烏龜生病怎麼辦?新手指南:6大烏龜常見疾病&應對方法

烏龜生病怎麼辦?新手指南:6大烏龜常見疾病&應對方法

烏龜生病怎麼辦??其實寵物烏龜的「耐受力」很強,除非真的不舒服,否則很少表現出明顯症狀 ,但這也意味著,一旦發現異常,往往已經是生病一段時間了。因此烏龜生病與否需要依靠飼主來分辨,也要依靠我們來守護。為了幫助各位新手飼主更好地了解烏龜生病的方方面面,我們整理了6種常見的烏龜疾病、病症和應對方法。

烏龜生病了?6種常見烏龜疾病要牢記

養烏龜久了就會發現,它們的「小毛病」其實有規律可循。下面這張表格,把最容易找上門的 6 種烏龜疾病列出來,從症狀到常見原因都寫得清清楚楚,下次看到愛龜不對勁,先對著比對看看,就能初步判斷是不是烏龜生病了。

疾病名稱 常見症狀 主要誘因 好發年齡 / 季節
腐甲病 龜殼出現白色軟化點、滲液,嚴重時見紅色病灶 水質汙染、殼受撞擊受損 全年可發,夏季高發
白眼病 眼睛腫脹、分泌白色膿狀物,無法睜眼 水質差、溫度劇變(低於 20℃) 幼龜多見,春秋季
呼吸道感染 張嘴呼吸、流鼻涕、浮水時身體傾斜 溫度波動大、環境通風差 溫差超 5℃時高發
腸胃問題 拉稀(糞便不成形)、拒食、排便帶血 喂食冰涼食物、食物不新鮮 全年可發,夏季多見
軟殼病 龜殼柔軟、變形,嚴重時四肢無力 缺乏鈣質、維生素 D3,光照不足 幼龜(1-2 齡)多見
皮膚潰瘍 頸部、四肢皮膚紅腫、潰爛,有異味 水質惡化、同缸烏龜互相咬傷 夏季高發

烏龜生病怎麼辦?6種常見疾病症狀&應對方法

烏龜生病怎麼辦
烏龜生病怎麼辦

烏龜生病怎麼辦?在了解烏龜的常見病症之後,我們之後要做的就是找到相應的應對方法。接下來,我們將詳細為大家介紹6種常見疾病的具體症狀和烏龜生病後的應對方法:

1.腐甲病:龜殼「爛洞」別慌,及時清理是關鍵

腐甲病是水龜最容易得的病,很多人以為是「殼壞了」,其實是細菌從微小裂縫侵入造成的。要是拖到病灶深達甲下組織,可能會引發敗血症,千萬不能馬虎!

  • 辨病重點
    • 先摸龜殼:正常殼堅硬,生病的地方會軟化,按壓時烏龜會掙扎(表示疼痛);
    • 看外觀:初期是白色或黃色斑點,後期會破潰,流出淡黃色液體,聞起來有腥臭味;
    • 觀察行為:生病的烏龜會減少活動,下水後可能會把病處翹起來,不願意讓殼接觸水。
  • 烏龜生病怎麼辦
    • 隔離飼養:把生病的烏龜放到乾淨的淺水環境(水位剛過腹甲即可),避免其他烏龜接觸傳染;
    • 清理病灶:用棉簽蘸取聚維酮碘溶液(濃度 10%),輕輕擦拭病處,把軟化的甲質和滲液清理乾淨(如果出血,可撒少量雲南白藥粉止血);
    • 用藥護理:每天塗 1 次莫匹羅星軟膏,塗完後讓烏龜在陰涼處晾 30 分鐘,再放回淺水;
    • 調整環境:水質每天更換,水溫保持在 28-30℃(用加熱棒控制),有利於傷口癒合。

2. 白眼病:幼龜「瞎眼」危機,及時用藥能恢復

白眼病多發生在巴西龜、草龜等水龜幼體,很多台灣飼主以為是「眼睛髒了」,其實是衣原體或細菌感染導致的。要是不處理,烏龜會因為看不見而拒食,最後餓死 —— 尤其是春秋季溫差大時,幼龜最容易中招。

  • 辨病重點
    • 眼睛症狀:初期是眼瞼輕微腫脹,後期會腫成「小包子」,分泌白色豆腐渣狀物,完全蓋住眼球;
    • 行為變化:烏龜會頻繁用前爪揉眼睛,上岸次數增多,即使在水中也會頭部高抬,試圖看清東西;
    • 飲食影響:因為視力受阻,會拒絕進食,體重快速下降(1 週內可降 5%-10%)。
  • 烏龜生病怎麼辦
    • 提高水溫:用加熱棒把水溫穩定在 28-32℃,溫度升高能減少細菌活性,幫助烏龜提升抵抗力(台灣春秋季室溫常低於 25℃,必須用加熱棒);
    • 眼睛護理:每天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睛 2 次,再用棉簽輕輕剝去白色分泌物,塗上四環素眼膏(注意不要戳到眼球);
    • 輔助進食:如果烏龜拒食超 3 天,用針筒(去掉針頭)抽取少量龜糧糊(泡軟後搗碎),從嘴角側邊緩慢推入,每次餵食量約為體重的 1%(比如 50g 的幼龜,每次喂 0.5g);
    • 環境消毒:飼養缸用高錳酸鉀溶液(濃度 1:5000)浸泡 30 分鐘,清洗乾淨後再使用 —— 台灣潮濕環境容易滋生細菌,消毒後要放在通風處晾乾,避免殘留藥物傷害烏龜。

提醒:千萬不要用自來水直接沖洗眼睛!台灣自來水中含有氯,會加重眼睛刺激;也不要用「人用的眼藥水」(如紅霉素滴眼液),劑量不適合烏龜,可能導致藥物中毒。

3.呼吸道感染:烏龜「感冒」別忽視,嚴重會變肺炎

很多台灣飼主以為烏龜不會「感冒」,其實冬季開空調、夏季吹電扇,只要溫度突然下降(比如從 30℃降到 20℃以下),就容易引發呼吸道感染。要是拖到烏龜張嘴呼吸、發出「咯咯」聲,就可能發展成肺炎,死亡率很高 —— 這在台灣冬季室內無暖氣的環境中尤其常見。

  • 辨病重點
    • 呼吸症狀:初期是鼻子冒泡、輕微鼻塞(呼吸時鼻孔張合頻繁),後期會張嘴呼吸,頸部隨呼吸起伏;
    • 體態變化:生病的烏龜下水後會側浮(一側身體翹起來),因為肺部積液導致重心不穩;
    • 體溫反應:用溫度計測量烏龜體表溫度,若低於 25℃,且伴随上述症狀,大概率是呼吸道感染。
  • 烏龜生病怎麼辦
    • 恆溫環境:把烏龜放到保溫箱中,溫度控制在 30-32℃,相對濕度保持在 60%-70%(用濕毛巾增濕,避免台灣冬季空氣過於乾燥);
    • 藥物治療:輕症可在飼養水中加入阿奇黴素顆粒(濃度 5mg/L),每天更換 1 次藥水;重症需在醫生指導下注射抗生素(如安苄西林)—— 台灣爬蟲醫院通常會根據烏龜體重調整劑量,千萬不要自行買藥注射;
    • 輔助呼吸:每天用棉簽蘸溫水擦拭鼻孔,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暢通;
    • 禁止冬眠:生病的烏龜體質弱,當年千萬不要讓它冬眠,需保持恆溫飼養至完全康復(台灣冬季氣溫多在 10-20℃,不適合烏龜冬眠,即使健康烏龜也建議加溫過冬)。

科學依據:爬蟲類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原理可參考Wikipedia(維基百科)的病理分析,其中提到「爬蟲類是變溫動物,體溫直接影響免疫力,恆溫環境是治療的基礎」,這一點與台灣的氣候特點高度相關。

4.腸胃問題:烏龜「拉肚子」要找原因,亂用藥反而害它

烏龜腸胃很敏感,台灣夏季高溫時食物容易變質、冬季冰涼的食材(如從冰箱拿出的蝦肉),或是水溫太低(低於 25℃),都可能導致拉肚子。很多飼主會給烏龜喂人用的腸胃藥(如諾氟沙星),其實劑量不對很容易中毒,尤其是幼龜!

  • 辨病重點
    • 糞便判斷:正常糞便是固體,外包一層白色尿酸;生病時會拉稀,呈黃色或綠色糊狀,有時帶血或異味;
    • 進食反應:餵食時,烏龜會靠近食物但不吃,或吃了後很快吐出來;
    • 腹部狀態:輕輕按壓烏龜腹部,若它掙扎或表現出不適,可能是腸胃脹氣或炎症。
  • 烏龜生病怎麼辦
    • 停食觀察:先停食 2-3 天,讓腸胃休息,期間只提供乾淨的淺水(水位過腹甲);
    • 調整飲食:恢復進食後,先喂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如泡軟的龜糧、煮熟的南瓜泥),每天餵食量為體重的 5%(比如 100g 的烏龜,每次喂 0.5g);
    • 藥物輔助:若拉肚子超 3 天,可在食物中混入少量益生菌粉末(按每 100g 體重喂 0.1g),幫助調理腸道 —— 台灣寵物店有售「爬蟲專用益生菌」,比人用益生菌更適合烏龜;
    • 控制水溫:水溫保持在 28-30℃,溫度低於 25℃時,烏龜腸胃蠕動會減慢,容易消化不良(台灣夏季室溫高,可不用加熱棒,但需避免陽光直射導致水溫超 32℃)。

5.軟殼病:幼龜「軟骨」不是小事,補鈣要科學

很多台灣飼主養幼龜時,以為「多喂肉就好」,結果烏龜殼越來越軟,甚至變形 —— 這就是軟殼病,主要是缺乏鈣質和維生素 D3 導致的。要是幼龜在 1 齡前沒糾正,成年後殼形會永久畸形,影響壽命。

  • 辨病重點
    • 龜殼觸摸:用手指輕輕按壓龜殼,會感覺明顯凹陷(正常殼堅硬,按不動);
    • 外觀變化:殼的顏色變淺(比如草龜殼從墨綠變淺黃),邊緣捲曲,甲片之間的縫隙變大;
    • 行為表現:烏龜爬行時四肢無力,經常趴在岸邊不動,嚴重時無法支撐身體。
  • 烏龜生病怎麼辦
    • 補充營養:每天喂含鈣量高的食物(如帶殼的蝦肉、鈣質飼料),並在食物中添加鈣粉(每 100g 體重喂 0.2g)和維生素 D3 粉末(每週喂 1 次,每次 0.1g)—— 台灣寵物店有售「爬蟲鈣 D3 組合」,不用單獨購買;
    • 增加光照:每天讓烏龜曬太陽 30-60 分鐘(避免正午陽光,防止曬傷),或用 UVB 燈(波長 280-315nm)照射,幫助鈣吸收(台灣夏季多雨天,可用 UVB 燈替代陽光,每天開 8-10 小時);
    • 調整飼養環境:飼養缸中鋪設細沙或石頭,讓烏龜爬行時磨練甲殼,促進甲質發育;
    • 定期檢查:每 2 週測量 1 次龜殼厚度(用游標卡尺測量背甲中心位置),正常幼龜每週殼厚應增加 0.1-0.2mm,若增長緩慢,需調整補鈣方案。

6.皮膚潰瘍:烏龜「爛皮」多因水臟,及時消毒能避免

水龜長時間生活在汙染的水中,皮膚容易被細菌或真菌侵襲,出現紅腫、潰爛 —— 這就是皮膚潰瘍。台灣夏季高溫高濕,水質容易惡化,加上同缸烏龜可能互相咬傷,這類疾病發生率尤其高。

  • 辨病重點
    • 皮膚症狀:頸部、四肢、腹甲邊緣出現紅色斑點,後期發展成潰瘍,流出黃色液體,結痂後呈黑色;
    • 異味判斷:靠近烏龜時能聞到腥臭味,尤其是水質長時間沒更換的飼養缸;
    • 行為反應:烏龜會頻繁摩擦皮膚(比如在石頭上蹭),因為潰瘍處會發癢、疼痛,嚴重時會縮著四肢不動。
  • 烏龜生病怎麼辦
    • 乾濕分離:把生病的烏龜放到「乾飼養箱」中,箱內鋪濕毛巾(保持潮濕,避免皮膚乾裂),每天只讓它下水 1 次(30 分鐘,方便喝水和排便);
    • 消毒用藥:每天用雙氧水(濃度 3%)擦拭潰瘍處,待幹後塗上紅黴素軟膏,塗藥後監視 10 分鐘,防止烏龜舔舐藥物;
    • 徹底換水:原來的飼養缸用漂白粉溶液(濃度 1:1000)浸泡 1 小時,用清水反覆沖洗乾淨後晾曬 24 小時再使用,以後每 2 天更換 1 次水(水要晾曬 24 小時去除氯,台灣自來水含氯量較高,直接使用會刺激烏龜皮膚);
    • 隔離觀察:如果同缸有其他烏龜,需逐一檢查皮膚,若有紅腫、脫皮等疑似症狀,及時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 台灣寵物店有售「爬蟲隔離飼養盒」,體積小巧,適合單隻烏龜治療期使用。

不想烏龜生病?這 7 個預防措施一定要做好

烏龜生病怎麼辦
烏龜生病怎麼辦

其實,大多數烏龜生病都是「人為因素」導致的 —— 比如水沒換乾淨、溫度沒控制好、喂錯東西。結合台灣的氣候特點(夏季高溫高濕、冬季溫差大),做好下面這 8 件事,就能讓愛龜遠離疾病,健康長大。

  • 控制水溫和溫差
  1. 水龜最適宜的水溫是 25-30℃,用「帶溫控功能的加熱棒」保持恆溫(選擇誤差不超 ±1℃的產品,台灣市面上常見的品牌如 Hagen、Eheim 都符合標準);
  2. 換水時,新水溫度要和舊水相差不超 2℃(可先用溫度計測量,冬季可提前將新水放在室內過夜,讓溫度接近室溫);
  3. 冬季室溫低於 20℃時,一定要用保溫箱,千萬不要讓烏龜在低溫環境中冬眠(尤其是體重低於 100g 的幼龜,冬眠存活率不足 50%)。
  • 保持水質清潔
  1. 水龜飼養缸要配「過濾器」,選擇流量為水體體積 5 倍以上的產品(比如 50L 的飼養缸,需選流量 250L/h 以上的過濾器),減少糞便和殘餌堆積;
  2. 每天撈出缸內的殘餌和糞便,每 2-3 天更換 1/3 的水(不要一次性全換,避免水質劇變);
  3. 夏季高溫時,可在水中加入「硝化細菌」(台灣寵物店有售液態或粉末狀產品),幫助分解有害物質,延長水質保持時間。
  • 科學喂食
  1. 遵循「少量多次」原則,幼龜每天喂 1 次,成龜每 2 天喂 1 次,每次餵食量參考「計算公式 1」,避免喂食過量;
  2. 食物要新鮮:冰凍的蝦肉、魚肉需解凍至室溫後再喂,夏季高溫時不要一次購買過多飼料,打開後密封存放於冰箱冷藏;
  3. 保證營養均衡:不要只喂肉,定期添加「爬蟲專用營養粉」(含鈣、維生素 D3 等成分),每週喂 1-2 次,預防軟殼病。
  • 提供充足光照
  1. 每天讓烏龜曬太陽 30-60 分鐘(選擇上午 9-10 點或下午 4-5 點的陽光,避免正午陽光直射導致曬傷);
  2. 夏季多雨天或室內光照不足時,用「UVB 燈」替代陽光(選擇波長 280-315nm 的產品,每天開 8-10 小時),幫助烏龜合成維生素 D3,促進鈣吸收;
  3. 飼養缸內要設置「晒台」,面積不少於烏龜體積的 5 倍,讓烏龜能自由進出水面曬太陽。
  • 定期檢查身體
  1. 每週檢查 1 次烏龜的殼、皮膚和眼睛:觀察殼是否有軟化點、皮膚是否有紅腫、眼睛是否清澈;
  2. 每月測量 1 次體重和殼長(用游標卡尺測量背甲長度),記錄生長曲線,若出現體重下降、生長停滯,及時排查原因;
  3. 新買的烏龜要隔離飼養 2 週,確認無病後再和原有烏龜混養(避免攜帶病菌傳染)。
  • 合理規劃飼養空間
  1. 不要過度擁擠:每隻烏龜的飼養空間應不少於「背甲面積的 10 倍」(比如背甲長 10cm 的烏龜,需 10cm×10cm×10=1000cm² 的空間),避免同缸烏龜互相咬傷;
  2. 飼養缸內要分「水域」和「陸地」,水域深度為烏龜背甲高度的 1-1.5 倍(幼龜水域可淺一些,避免溺水);
  3. 缸內不要放尖銳的裝飾物(如尖頭石頭、金屬裝飾),防止烏龜爬動時劃傷殼或皮膚。
  • 注意環境通風
  1. 夏季高溫高濕時,打開飼養缸附近的窗戶或開啟風扇,保持空氣流通,避免細菌滋生;
  2. 不要把飼養缸放在空調直吹或暖氣旁邊,防止溫度劇變;
  3. 冬季用保溫箱時,每天打開箱門通風 1-2 次,每次 10 分鐘,避免箱內濕度過高導致黴菌感染。

寵物烏龜能活多久?常見品種壽命一覽

很多人養烏龜,是因為知道它們壽命長,能陪伴自己很久。但不同品種的烏龜壽命差別很大,而且飼養方式也會影響壽命 —— 比如環境差、飲食不當,會讓烏龜壽命縮短 30%-50%。下面這張表格,整理了台灣常見寵物烏龜的壽命數據,幫你更了解愛龜的「生命周期」。

烏龜品種 野外壽命(年) 人工飼養壽命(年) 影響壽命的關鍵因素
巴西龜(紅耳龜) 15-20 20-30 避免過度喂食導致肥胖,預防腎臟病
中華草龜 20-30 30-40 提供充足光照,預防軟殼病
黃緣閉殼龜 30-40 40-50 保持環境通風,避免呼吸道感染
麝香龜 15-20 20-25 控制水溫穩定,避免溫差刺激
剃刀龜 15-20 20-30 保持水質清潔,預防皮膚潰瘍
黃頭側頸龜 20-30 30-40 提供高纖維食物,預防腸胃問題

拓展閱讀

歐洲陸龜好養嗎?一文了解歐洲陸龜飲食、環境佈置&4大缺點

【赫曼陸龜】飼養環境佈置、注意事項&5大赫曼陸龜缺點

火焰甜甜圈龜?資深獸醫帶你了解火焰龜價格/壽命/飼養/常見疾病

參考文獻

  1. Afurkid. (n.d.). 「8 個烏龜瀕臨死亡的徵兆:如何判斷並如何處理」. Afurkid 毛小孩寵物資訊. https://www.afurkid.com/Article/show/3103
  2. Clickoffice. (2024, July 9). 一次了解常見的5種烏龜疾病,飼主不再驚慌! – 高雄中獸醫推薦爬蟲(爬寵)、針灸、四級雷射、復健推拿【亞幸動物醫院】. 高雄中獸醫推薦特殊寵物專業看診【亞幸動物醫院】. https://actionah2020.com/%E4%B8%80%E6%AC%A1%E4%BA%86%E8%A7%A3%E5%B8%B8%E8%A6%8B%E7%9A%845%E7%A8%AE%E7%83%8F%E9%BE%9C%E7%96%BE%E7%97%85/
  3. Onedegree. (2023, April 18). 烏龜都會有皮膚病? 了解養龜常見疾病及醫療開支|龜鳥保險. OneDegree HK. https://www.onedegree.hk/zh-hk/blog/pet-classroom/exotic-turtle-common-diseases-medical-exp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