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聽說過一種背甲邊緣翹起的特殊烏龜?相比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不同於世界上大多數烏龜,綠翹陸龜的背甲邊緣微微翹起,讓它們的背甲看起來更加光滑溫潤。接下來,我們將深入帶大家了解外形較為獨特的綠翹陸龜。
品種介紹:綠翹陸龜

綠翹陸龜(學名:Chelonoidis denticulatus)又稱齒緣陸龜,是熱帶陸龜中的中型品種,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周邊,包括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國的熱帶雨林與稀樹草原交界處。它們的棲地偏好潮濕且有充足遮蔽的環境,白天多躲藏在樹蔭或枯葉堆中,清晨和黃昏才出來活動覓食,屬於典型的「晨昏性動物」,這類習性能幫助它們規避正午高溫與天敵威脅。
從外形來看,綠翹陸龜最明顯的特徵是背甲邊緣有明顯的「翹起」結構,尤其後半部分的緣盾向上翹起,這也是「綠翹」之名的由來;背甲顏色多為淺褐色或黃褐色,並帶有不規則的深色斑紋,成年後斑紋會逐漸淡化,腹甲則呈淺黃色,無明顯花紋。此外,它們的頭部較小,吻部尖銳,四肢粗壯且覆蓋鱗片,適合在陸地爬行,腳趾間無蹼,與水龜有明顯區別。
- 體長:成年個體背甲長度通常在 30-40cm 之間,最大可達 45cm,雌龜體型略大於雄龜
- 體重:成年後體重約 3-5kg,體型較大的雌龜可達 6kg
- 個性:性格溫和膽小,受驚時會迅速將頭、四肢縮入殼內,不主動攻擊人或其他動物
- 壽命:在人工飼養環境下,若照顧得當,壽命可達 30-40 年,野外環境下壽命略短,約 25-30 年
你不知道的3大綠翹陸龜冷知識
- 綠翹陸龜有「雨季遷徙」的習性!每當當地進入雨季,棲地積水增多時,它們會集體遷移到地勢較高的區域,避免背甲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減少腐甲風險,這種主動規避環境風險的行為,在中型陸龜中並不常見。
- 它們的「翹甲」不只是外形特徵!綠翹陸龜的背甲後緣翹起結構,其實能在覓食時幫助固定食物,比如啃食低矮灌木的葉子時,翹起的緣盾可卡住枝條,讓嘴巴更容易撕咬食物,相當於「天然的進食輔助工具」。
- 幼龜與成龜的食性差異極大!幼龜階段(背甲長 10cm 以下)會主動捕食小型昆蟲、蝸牛等動物性食物,占比可達飲食的 30%,目的是補充蛋白質促進殼體發育;成年後則完全轉為植食性,幾乎不碰動物性食物,這種「從雜食到植食」的食性轉變,在陸龜品種中較為獨特。
綠翹陸龜壽命
綠翹陸龜壽命受環境、飲食、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影響,野外個體因面臨天敵(如猛禽、大型哺乳動物)、棲地破壞、食物短缺等問題,壽命通常比人工飼養個體短 5-10 年。在人工飼養中,若能提供穩定的溫濕度、均衡的飲食和定期的健康檢查,它們的壽命可輕鬆超過 30 年。要延長綠翹陸龜的壽命,關鍵在於預防常見疾病,以下是它們的常見疾病、症狀及應對方法:
常見疾病 | 主要症狀 | 應對方法 |
腐甲病 | 背甲 / 腹甲出現白色或黃色腐爛斑塊,觸摸時龜會躲避,嚴重時有惡臭液體滲出 | 1. 移除腐壞甲片,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2. 塗抹抗生素軟膏(如紅黴素);3. 保持飼養環境乾燥,避免積水 |
呼吸道感染 | 鼻孔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或黃色),呼吸時發出「咕嚕」聲,食慾下降,行動遲緩 | 1. 提高環境溫度至 28-30℃,保持空氣流通;2. 口服抗生素(需獸醫指導劑量);3. 避免環境溫差超過 5℃ |
腸胃不適 | 糞便稀爛不成形,顏色異常(如黑色或綠色水樣便),排便次數減少或停止 | 1. 暫停餵食 24 小時,提供溫水補充水分;2. 餵食益生菌調理腸道;3. 檢查食物是否新鮮,避免餵食高水分蔬果 |
綠翹陸龜會認人嗎?綠翹陸龜智商如何?
綠翹陸龜智商相當於人類 1-2 歲嬰兒的水平,它們無法像貓狗一樣認清人的臉部特徵,但能通過「聲音」和「氣味」識別經常照顧它的人。比如,長期飼養者靠近時,綠翹陸龜不會迅速縮殼,甚至會主動爬向飼養者,期待獲取食物;而陌生人靠近時,它們則會保持警惕,靜止不動或躲到遮蔽物後面,這種反應主要是基於習慣性記憶,而非真正的「認人」。
在互動性方面,綠翹陸龜屬於「低互動型」寵物,它們不會主動與人玩耍,也很少做出討好的行為。但飼養者可通過定期餵食、溫和觸摸等方式建立信任,比如每次餵食前輕敲飼養箱,讓它形成「聲音 = 食物」的條件反射,一段時間後,只要聽到聲音,它就會主動靠近箱壁。不過要注意,綠翹陸龜的感官反應較慢,互動時需保持耐心,避免突然移動嚇到它。
綠翹陸龜個性:溫和中藏著「小固執」
綠翹陸龜的個性整體溫和,幾乎不會出現攻擊行為,即使與同類共養,也很少發生爭鬥,最多只是在覓食時輕微推擠。但它們有著「固執」的一面,比如在活動路徑上遇到障礙物(如飼養箱內的石頭),不會繞道而行,而是反覆用頭頂或背甲撞擊障礙物,直到找到通過的方法。
此外,綠翹陸龜的膽小性格在幼龜階段更為明顯,剛到家的幼龜可能會連續幾天躲在遮蔽物中,不進食也不活動,這時飼養者無需過度干擾,只需保持環境安靜、溫濕度穩定,讓它慢慢適應。
台灣綠翹陸龜價格:不同規格的價格差異
在台灣,綠翹陸龜價格受個體大小、健康狀況、來源(人工繁殖或野生捕獲)等因素影響,以下是台灣市場上綠翹陸龜價格參考:
個體規格 | 價格區間(新台幣) | 備註 |
幼龜(背甲 5-8cm) | 8,000-12,000 元 | 多為人工繁殖 F1 代(第一代人工繁殖個體),適應力較強,飼養難度低,是新手首選 |
亞成體(背甲 10-15cm) | 15,000-20,000 元 | 體型已穩定,性別可初步辨認(雄龜腹甲略凹陷),健康狀況易判斷 |
成年體(背甲 20cm 以上) | 25,000-35,000 元 | 多為已性成熟個體,若用於繁殖,需確認雌雄配對;價格會因背甲花紋、體型完美度浮動 |
特殊個體(如白化、黃化) | 50,000 元以上 | 屬於變異個體,數量稀少,價格高昂,且飼養難度高,適合有經驗的飼養者 |
綠翹陸龜缺點:飼養前必須知道的 5 大問題

綠翹陸龜缺點 1:對溫濕度要求嚴格,環境控制難度高
綠翹陸龜原產於熱帶潮濕環境,人工飼養時需將溫度控制在 25-30℃,夜間溫度不能低於 22℃,濕度保持在 60%-80%;若溫度低於 20℃,它們會停止進食,長時間低溫還可能引發腸胃炎;濕度過低則會導致背甲龜裂、呼吸道感染。相比其他耐旱陸龜(如蘇卡達陸龜),綠翹陸龜的環境控制更耗時,需要經常噴水、更換墊材,對飼養者的時間和耐心要求高。
綠翹陸龜缺點 2:生長速度慢,飼養周期長
綠翹陸龜的生長速度較慢,幼龜從背甲 5cm 長到 20cm(成年體)需要 8-10 年,期間需不斷調整飼養箱大小、更換餵食方案,且無法快速看到「養成成果」。對於追求短期飼養體驗的人來說,這種慢節奏可能會讓人失去耐心,尤其是在幼龜階段,若照顧不當,還可能出現「僵苗」(停止生長),進一步延長飼養周期。
綠翹陸龜缺點 3:排泄物量大,清潔頻率高
成年綠翹陸龜的排泄物不僅數量多,且含有大量水分,容易滲入墊材中,若不及時清理,會產生惡臭,滋生細菌和蟲子,影響它們的健康。通常建議每天清理一次排泄物,每周更換一次全部墊材,每次清理需要將綠翹陸龜暫時移到臨時飼養箱,過程耗時約 30-60 分鐘,對於忙碌的飼養者來說,這是不小的負擔。
綠翹陸龜缺點 4:飲食限制多,容易誤食中毒
綠翹陸龜成年後雖為植食性,但並非所有植物都能吃,比如菠菜、洋蔥、大蒜等含有草酸或刺激性物質的食物,會導致它們腎結石或腸胃不適;水果也只能少量餵食,過多糖分會引發腹瀉。飼養者需要花時間了解它們的飲食禁忌,並準備多種適合的食物(如油麥菜、紫甘藍、蒲公英葉等),若誤餵不適宜的食物,輕則導致健康問題,重則可能危及生命。
綠翹陸龜缺點 5:醫療資源少,生病就醫難
在台灣,專門治療陸龜的獸醫相對稀少,大部分寵物醫院主要針對貓狗,對綠翹陸龜的疾病診斷和治療經驗不足。比如當綠翹陸龜出現腐甲病或呼吸道感染時,若獸醫無法準確判斷病因,可能會用錯藥物,加重病情。因此,飼養綠翹陸龜前,需要提前查詢當地的異寵獸醫資源,否則一旦生病,可能面臨「求醫無門」的困境。
綠翹陸龜環境佈置:5 步打造適合它的家
步驟 1:選擇合適的飼養箱尺寸
綠翹陸龜的活動空間需求隨體型增長而增加,幼龜(背甲 5-8cm)可使用 60cm×40cm×40cm 的玻璃飼養箱;亞成體(背甲 10-15cm)需更換為 80cm×60cm×50cm 的飼養箱;成年體(背甲 20cm 以上)則建議使用 120cm×80cm×60cm 的大型飼養箱,或直接在陽台、臥室劃分專屬區域。飼養箱高度需超過綠翹陸龜背甲長度的 1.5 倍,防止它攀爬逃脫,箱體材質優選玻璃或 PVC 板,便於觀察且保溫性好。
步驟 2:鋪設合適的墊材
墊材需同時滿足「保濕」和「不易誤食」的要求,常用的墊材有椰土、泥炭土、無菌培養土(混合比例 1:1:1),這類墊材保濕性強,且質地柔軟,綠翹陸龜爬動時不易磨傷腹甲;避免使用砂石、木屑等墊材,砂石容易被誤食導致腸梗阻,木屑則可能刺激呼吸道。墊材鋪設厚度為 5-8cm,幼龜階段可略薄(3-5cm),方便它移動,鋪設後需輕輕壓實,防止出現凹陷積水。
步驟 3:設置溫度區和加溫設備
綠翹陸龜需要「溫度梯度」來調節體溫,因此飼養箱內需分為高溫區和低溫區,高溫區溫度保持在 28-30℃,低溫區溫度保持在 25-27℃。高溫區可放置陶瓷加溫燈(功率 50-100W,根據飼養箱大小調整),燈具需安裝在飼養箱頂部,並用防燙網隔離,防止綠翹陸龜攀爬時燙傷;低溫區則不放置加溫設備,讓溫度自然過渡。此外,需在飼養箱內放置溫度計,分別監測高溫區和低溫區的溫度,確保溫度穩定。
步驟 4:配置濕度設備和遮蔽物
可在飼養箱內放置一個淺水盤(深度不超過綠翹陸龜背甲高度的 1/3),一方面供它飲水,另一方面通過水分蒸發提高空氣濕度;若濕度長期低於 60%,可搭配使用超聲波加濕器(需調至最低檔,避免環境過於潮濕),並在墊材表面每天噴水 1-2 次,噴水後需觀察墊材是否有積水,若有則及時更換潮濕部分。
遮蔽物是綠翹陸龜不可或缺的環境元素,它們在緊張或休息時需要隱藏的空間,可選用半封閉式的躲避洞穴(如陶瓷盆、自製紙盒洞穴),大小以能容納綠翹陸龜完全進入為宜,放置位置建議在低溫區,避免高溫區的熱量導致洞穴內溫度過高。此外,可在飼養箱內放置少量綠色植物(如蕨類、多肉植物),不僅能模擬野外棲地,還能提供額外遮蔽,但需注意選擇無毒植物,防止綠翹陸龜誤食。
步驟 5:添加照明設備和裝飾物
綠翹陸龜需要 UVB 光線來促進體內維生素 D3 的合成,從而幫助鈣質吸收,預防佝僂病,因此需在飼養箱頂部安裝 UVB 燈(波長 280-315nm),每天開啟 8-10 小時,每 6-8 個月更換一次燈管(即使燈管仍亮,UVB 強度也會下降)。照明設備需與加溫燈分開控制,避免白天溫度過高,夜間則需關閉所有燈具,模擬自然晝夜節奏,幫助綠翹陸龜休息。
裝飾物的選擇以「實用為主、美觀為輔」,可放置一塊平滑的石頭(直徑約 10-15cm),供綠翹陸龜磨爪和曬太陽;也可放置少量枯木枝,但需去除尖銳部分,防止劃傷它的皮膚或背甲。注意不要過度堆積裝飾物,需保留足夠的活動空間,否則會影響綠翹陸龜的爬行和覓食。
綠翹陸龜飼養注意事項:從身體構造出發的 6 點提醒
綠翹陸龜的身體構造有許多特殊之處,飼養時需針對這些特點調整照顧方式,才能確保它的健康,以下是具體注意事項:
- 針對「背甲翹起」的構造:避免外力擠壓
綠翹陸龜的背甲後緣翹起部分較脆弱,若飼養箱內空間狹小,或放置的物品過多,容易導致翹起部分受到擠壓,出現龜甲變形或裂縫。因此,飼養箱內的物品需擺放整齊,保留至少 1/2 的空間供它活動,移動綠翹陸龜時,需用雙手分別托住背甲和腹甲,避免單手抓握翹起部分,防止造成損傷。
- 針對「四肢粗壯但行動緩慢」的特點:避免高處摔落
綠翹陸龜的四肢雖粗壯,但行動緩慢,且平衡能力較差,若將它放在高於 30cm 的平面(如桌子、櫃子),容易因重心不穩摔落,導致腹甲破裂或內臟受傷。因此,飼養時需確保飼養箱放置在地面或低於 20cm 的檯面上,若需取出檢查,需在地面進行,周圍避免有堅硬物品,防止摔落時二次受傷。
- 針對「頭部小且吻部尖銳」的特點:餵食時避免食物卡喉
綠翹陸龜的頭部較小,食道也相對狹窄,若餵食的食物塊過大(如超過 2cm 的蔬菜塊),容易卡在食道中,引發窒息風險。因此,餵食前需將食物切成 1cm 以下的小塊,葉類食物需撕成細條,確保它能順利吞咽;同時,避免餵食黏性強的食物(如麵包、年糕),這類食物容易粘在食道壁上,難以消化。
- 針對「無蹼且耐旱性差」的四肢:避免長時間浸泡水中
綠翹陸龜的腳趾間無蹼,不適合在水中活動,且它的皮膚和背甲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容易滋生細菌,引發腐甲病或皮膚炎。因此,飼養箱內的淺水盤需每天更換清水,並及時清理盤內的排泄物和食物殘渣,避免綠翹陸龜在髒水中浸泡;若需給它洗澡,每次洗澡時間不超過 10 分鐘,水溫控制在 28-30℃,洗完後用毛巾擦乾身體,再放回飼養箱。
- 針對「視力較弱但嗅覺靈敏」的感官:避免突然更換食物
綠翹陸龜的視力較弱,主要通過嗅覺識別食物,若突然更換餵食的食物種類,它可能因無法識別而拒食,導致餓肚子。因此,更換食物時需採用「漸進式更換法」,比如原本餵食油麥菜,想更換為紫甘藍時,可先在油麥菜中摻入 1/4 的紫甘藍,逐漸增加比例,直到完全更換,整個過程至少持續 1 週,讓它慢慢適應新食物的氣味和口感。
- 針對「代謝緩慢」的生理特點:控制餵食量避免肥胖
綠翹陸龜的新陳代謝速度較慢,若餵食過多,食物無法及時消化,容易堆積在腸胃中,引發消化不良,長期還可能導致肥胖,增加心臟和關節的負擔。因此,需嚴格控制餵食量,幼龜每次餵食量以「10 分鐘內吃完為宜」,成年龜則以「每週餵食 4-5 次,每次餵食體重的 5%」為標準,並定期觀察它的體重變化,若體重每月增加超過 100g,需適當減少餵食量。
綠翹陸龜吃什麼:安全又營養的食譜清單
綠翹陸龜的食譜需遵循「高纖維、低蛋白、低水分」的原則,成年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幼龜階段可適量添加動物性食物,以下是具體的食物分類和推薦種類:
- 主食類(占飲食的 70%):高纖維蔬菜
主食需選擇纖維含量高、水分含量低的蔬菜,如油麥菜、紫甘藍、捲心菜、芥藍菜、空心菜(去除莖部)等,這類蔬菜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同時提供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餵食前需將蔬菜洗淨,去除表面的農藥殘留,並晾乾表面水分,避免水分過多導致腹瀉。
- 辅食類(占飲食的 20%):葉類植物和草類
辅食可選擇野生或人工種植的無毒葉類植物,如蒲公英葉、苜蓿草、紫花苜蓿、三葉草等,這類植物的纖維含量比蔬菜更高,且含有豐富的鈣質,有利於背甲發育。注意不要採摘路邊的葉類植物,避免農藥或汽車尾氣污染,建議從寵物店購買專用的陸龜飼料草,確保安全性。
- 零食類(占飲食的 10%):低糖分水果
零食需選擇糖分含量低的水果,如蘋果(去皮)、梨(去皮)、奇異果(去皮)、草莓(去除葉柄)等,每次餵食的量不超過主食的 1/5,每周餵食不超過 2 次。避免餵食香蕉、葡萄、芒果等高糖分水果,這類水果容易導致綠翹陸龜血糖升高,引發腸胃不適;也不要餵食水果皮和果核,果核可能導致腸梗阻。
- 幼龜專用(背甲 10cm 以下):動物性食物
幼龜階段需適量補充蛋白質,可餵食煮熟的雞蛋黃(搗碎)、脫水蝸牛干、無鹽蝦米(泡軟)等,每次餵食的量不超過飲食的 30%,每周餵食 1-2 次即可。注意不要餵食生肉或活蟲,生肉可能含有寄生蟲,活蟲則可能攻擊幼龜的皮膚,影響它的健康。
綠翹陸龜餵食頻率、食量 & 比例:不同年齡階段的對比
綠翹陸龜在不同年齡階段,對食物的需求量和消化能力不同,因此餵食頻率、食量和食物比例需隨年齡調整,以下是詳細的對比表格:
年齡階段 | 餵食頻率 | 食量標準 | 食物比例(主食:辅食:零食) | 備註 |
幼龜(0-1 歲) | 每天 1 次 | 每次餵食後 10 分鐘內吃完,剩餘食物不超過 5% | 5:4:1 | 需添加動物性食物(占飲食 30%),食物需切至 0.5cm 以下小塊 |
亞成體(1-3 歲) | 每 2 天 1 次 | 每次餵食體重的 5%-7%,如 1kg 個體餵食 50-70g | 6:3:1 | 動物性食物可逐漸減少至 10%,1.5 歲後完全停止餵食 |
成年體(3 歲以上) | 每 3-4 天 1 次 | 每次餵食體重的 3%-5%,如 3kg 個體餵食 90-150g | 7:2:1 | 零食每周不超過 2 次,避免餵食高水分或高糖分食物 |
老年體(20 歲以上) | 每 5-6 天 1 次 | 每次餵食體重的 2%-3%,以軟質食物為主 | 6:3:1 | 可將食物蒸熟後餵食,方便消化,定期添加益生菌調理腸道 |
綠翹陸龜常見問題:3 個飼養者必知的解答
1.綠翹陸龜拒食超過 1 週,該怎麼處理?
「綠翹陸龜拒食通常是環境不適或健康問題的信號,千萬不要強行餵食,以免加重它的應激反應。」台灣異寵獸醫李醫師提醒,首先需檢查飼養環境的溫濕度,若溫度低於 25℃,需及時升高溫度至 28-30℃,並保持濕度在 60%-80%;若環境無問題,可嘗試更換食物種類,比如用蒲公英葉或蘋果片誘導進食,同時觀察它是否有其他症狀(如流鼻涕、腹瀉、行動遲緩)。
若更換食物後仍拒食,且出現異常症狀,需及時帶至異寵醫院檢查,排除呼吸道感染、腸胃炎等疾病;若無異常症狀,可能是「應激性拒食」(如更換飼養環境、搬新家),這時需保持環境安靜,避免頻繁打開飼養箱,可在箱內放置它熟悉的墊材或遮蔽物,幫助它適應,通常 1-2 週後會逐漸恢復進食。
2.綠翹陸龜可以和其他陸龜一起飼養嗎?
「綠翹陸龜雖性格溫和,但並不建議與其他陸龜混養,尤其是不同品種的陸龜。」資深陸龜飼養者王先生表示,不同品種的陸龜對溫濕度的要求不同,比如蘇卡達陸龜適合乾燥環境(濕度 30%-50%),而綠翹陸龜需要潮濕環境,混養時無法同時滿足兩者的需求,容易導致其中一方生病。
此外,即使是同品種的綠翹陸龜,混養時也可能出現「爭食」或「占地盤」的行為,尤其是雄龜之間,成年後可能因爭奪地盤發生打鬥,導致背甲受傷;若雌雄混養,還可能出現雄龜過度追求雌龜的情況,影響雌龜的休息和進食。因此,建議單獨飼養綠翹陸龜,若條件允許,可在同一房間放置多個飼養箱,讓它們能看到彼此,又不會互相干擾。
3.綠翹陸龜的背甲出現白斑,是腐甲病嗎?該如何區分?
「很多飼養者看到綠翹陸龜背甲有白斑,就以為是腐甲病,其實並不一定,需通過觸摸和觀察來區分。」台灣陸龜保育協會的張老師解釋,首先用手指輕輕觸摸白斑部位,若綠翹陸龜無躲避反應,且白斑部位堅硬、無凹陷,則可能是「水垢沉積」或「脫皮現象」,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只需用濕布輕輕擦拭即可去除,或等待其自然脫落。
若觸摸時綠翹陸龜出現躲避反應,且白斑部位柔軟、有凹陷,甚至有惡臭液體滲出,則確認為腐甲病,需及時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可參考前文「綠翹陸龜壽命」章節的疾病應對表格)。此外,需注意定期檢查背甲狀況,尤其是雨季或潮濕季節,濕度較高時容易滋生細菌,需增加環境通風,並每周用稀釋的聚維酮碘溶液(1:100 比例)擦拭背甲,預防腐甲病。
拓展閱讀
參考文獻
- marginated. (n.d.). https://www.herpera.com/marginated.htm
- SIGS 進階版烏龜資訊:緣翹陸龜. (n.d.). 沼澤缸之家. https://www.paludarium.net/terrarium/sigs-info-testudo-margin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