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黃金角蛙嗎?如果你在台灣想養一隻「懶萌又霸氣」的兩棲寵物,黃金角蛙一定會出現在你的清單裡。這隻圓滾滾、愛藏土的小傢伙,看起來好照顧,實際上藏著不少飼養學問。尤其對於喜歡高互動性寵物或不善於清理衛生的人群來說,飼養前更需要留意黃金角蛙缺點。接下來,我們將更詳細為大家介紹黃金角蛙飼養指南以及那些你並不知道的秘密。
品種介紹:黃金角蛙

起源:來自南美草原的「埋伏高手」
黃金角蛙並不是野生原生種,而是阿根廷角蛙(Ceratophrys ornata)的人工變異個體,它的老家在南美洲的阿根廷、烏拉圭等溫暖濕潤的草原地區。在野外,它們習慣躲在潮濕的枯葉或鬆軟泥土裡,只露出一雙眼睛,等小昆蟲、小蜥蜴經過,就猛地張嘴「一口吞」。
習性:愛躲、愛靜、超怕幹
別看黃金角蛙有點「霸氣」,其實它是「宅蛙」:
- 晝伏夜出:白天幾乎不動,躲在墊材裡睡覺,晚上才稍微活躍,開始「偵查」食物;
- 超愛潮濕:對環境濕度超敏感,一旦空氣太乾、皮膚缺水,就容易生病;
- 領域性強:同類之間超不友好,千萬別把兩隻黃金角蛙放同一個飼養箱,否則可能出現「大的吃小的」的慘況。
外形:圓滾滾、有「角」才正宗
黃金角蛙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那張「佔了半張臉」的大嘴,以及眼睛上方凸起的兩個「小角」—— 這也是「角蛙」名字的由來。事實上,黃金角蛙和普通角蛙在生理構造大致相同,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們基因突變形成的獨特堵塞。同時,它的身體像個短胖的橢圓球,皮膚上有不規則的深色斑紋,底色是亮黃色或金黃色。
- 體長:成年雌性黃金角蛙約 10-15 公分,雄性略小,約 8-12 公分;
- 體重:健康成年個體約 150-250 克,雌性通常比雄性重 20-30 克;
- 個性:懶散、貪吃、領域性強,幾乎沒有「互動欲」,別指望它會跟你「玩」;
- 壽命:人工飼養下約 8-12 年
3大黃金角蛙冷知識
- 「眼睛長在頭頂」是為了埋伏:黃金角蛙的眼睛位置特別高,幾乎在頭頂兩側,這不是「長得怪」,而是野外適應的結果 —— 躲在泥土裡時,只露眼睛就能觀察獵物,不用浪費力氣動身體;
- 不會喝水,靠皮膚「吸」水:你永遠看不到黃金角蛙「張嘴喝水」,因為它的皮膚能直接吸收環境中的水分。所以飼養箱的濕度不夠,它就會「缺水」,這也是為什麼墊材必須保持潮濕;
- 「吞東西不嚼」,牙齒只為「掛住獵物」:黃金角蛙的嘴裡有細小的牙齒,但不是用來咀嚼的,而是防止獵物掙脫。它吃東西永遠是「一口吞」,連老鼠、蟋蟀都是整隻下肚,消化全靠強大的胃(來源:《兩棲類寵物飼養百科》)。
黃金角蛙壽命&常見疾病
在野外,黃金角蛙壽命通常只有 3-5 年;但在人工環境下,只要溫度、濕度、飲食控制得當,黃金角蛙壽命能達到8-12 年,甚至有玩家養到 15 年。想讓它活更久,關鍵是「少生病」,大家可以了解以下常見疾病:
常見疾病 | 典型症狀 | 應對方法 |
皮膚真菌感染 | 皮膚出現白色 / 灰色霉點、腐爛,蛙不愛動 | 1. 立即更換墊材,用溫水輕沖洗皮膚;2. 塗抹兩棲類專用抗真菌藥(如 Miconazole);3. 保持飼箱通風 |
腸胃炎 | 排泄物稀爛、帶血,拒絕進食 | 1. 停食 3-5 天,提供 28℃左右溫水;2. 餵食少量兩棲類腸胃藥(如甲硝唑);3. 恢復餵食後先喂小蟋蟀 |
呼吸道感染 | 張嘴呼吸、鼻子冒泡、發出「咯咯」聲 | 1. 將飼箱溫度提高到 29-30℃;2. 用兩棲類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稀釋後噴灑環境;3. 避免環境溫差大 |
缺鈣性骨骼病 | 四肢變形、無法正常跳躍、身體癱軟 | 1. 每週 2 次餵食「裹鈣粉的蟋蟀」;2. 增加 UVB 燈照射(每天 4 小時);3. 調整飼箱空間,避免蛙長期擠壓 |
黃金角蛙會認人嗎?智商到底怎麼樣
黃金角蛙大腦結構很簡單,智商相當於人類 1-2 個月的嬰兒,幾乎沒有「認知能力」—— 它不會記住你的模樣、聲音,更不會像貓狗一樣「黏人」。你靠近時,它可能會動一下,不是「歡迎你」,而是以為有食物來了,甚至會咬你。由於黃金角蛙智商較低,它們的互動性也相對較低。
黃金角蛙個性:懶惰又貪吃,還很「凶」
- 超懶惰:一天 24 小時,可能有 20 小時在墊材裡躲著,除非餓了或環境不舒服,否則幾乎不動;
- 超貪吃:只要是活的、能吞下去的東西,它都想試試 —— 連比自己小的同類、飼主的手指(誤認)都不放過。千萬別「過度餵食」,否則會撐壞腸胃;
- 領域性強:在它的地盤(飼養箱)裡,只要出現其他生物,都會被視為威脅或食物,所以千萬別混養,哪怕是同品種的黃金角蛙也不行!
台灣黃金角蛙價格:從幼蛙到成蛙,多少錢能入手?
台灣黃金角蛙價格會因「年齡、體型、飼育環境」而不同,大部分玩家會選擇「幼蛙」(容易適應新環境)。接下來,我們將以表格形式介紹黃金角蛙價格介紹,但僅供參考:
蛙齡階段 | 體長(公分) | 黃金角蛙價格(NT$) | 購買渠道建議 |
幼蛙(1-2 個月) | 3-4 | 500-800 元 | 專業兩棲寵物店、合法繁殖場 |
亞成體(3-6 個月) | 5-7 | 800-1200 元 | 寵物展、繁殖場直購 |
成體(1 年以上) | 8-12 | 1200-2000 元 | 資深玩家轉讓(需確認健康) |
養黃金角蛙前必看:這 4 個缺點你能接受嗎?

黃金角蛙缺點1:氣味重,清理頻率高
黃金角蛙的排泄物又臭又稀,尤其是喂了老鼠、魚之後,味道更明顯。如果墊材(如水苔、椰土)3 天不換,整個飼養箱都會有異味。如果你十分在意家中環境衛生,不善於或沒有精力清理衛生,黃金角蛙或許並不適合你。
黃金角蛙缺點2:幾乎沒有互動,養著像「擺件」
如前文所述,黃金角蛙智商非常低,它們大腦結構簡單,不具備複雜的認知能力。它不會認人、不會互動,每天就躲著不動。因此黃金角蛙互動性非常低,如果你十分注重寵物的互動性,希望可以和寵物玩耍,黃金角蛙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黃金角蛙缺點3:溫濕度控制超麻煩
黃金角蛙對環境超敏感:溫度低於 22℃會拒食,高於 32℃會中暑;濕度低於 70% 會皮膚乾裂,高於 90% 又會真菌感染。台灣夏天潮濕、冬天寒冷,必須時刻關注溫度計、濕度計,還要準備加溫燈、除濕風扇,新手很容易「搞砸」。
黃金角蛙缺點4:醫療資源少,生病難治
台灣專看「兩棲類」的獸醫很少,大部分寵物醫院只看貓狗。如果黃金角蛙生病,你可能要跑好幾家醫院才能找到能治的醫生,甚至只能自己查資料用藥,風險很高。而即便可以找到合適的醫生,其治療費用也相對較高。
黃金角蛙環境佈置:5 步打造「舒適小家」
1. 選對飼養箱:空間不用大,但要「矮」
黃金角蛙不愛跳躍,不需要高箱子,反而要「矮、寬」:
- 幼蛙(3-4 公分):用 15×20 公分的塑膠盒(透氣蓋);
- 成體(8 公分以上):用 30×40 公分的玻璃缸或塑膠箱;
- 千萬別用「太高的箱子」—— 它跳不上去,反而容易在攀爬時摔傷。
2. 墊材:潮濕、無毒是關鍵
墊材要選「能保濕、不傷皮膚」的,新手首推這兩種:
- 水苔:保濕性好,容易更換,缺點是容易長霉(需每周換一次);
- 椰土(脫鹽):模擬野外泥土環境,蛙愛鑽,缺點是排泄物容易藏在裡面,需每 3 天清理一次;
- 避免用「砂石、樹皮」—— 容易卡進嘴裡,導致腸梗阻。
3. 溫度控制:25-28℃是「黃金區間」
台灣氣候不穩定,必須用工具調溫:
- 加溫設備:冬天用「低溫加熱墊」(貼在飼箱底部 1/3 處,不要全貼,留冷區),夏天用「小型風扇」(避免直吹);
- 溫度監測:放 2 個溫度計,分別測「加溫區」和「常溫區」,確保溫差不超過 5℃;
- 千萬別用「燈泡直接照」—— 會讓環境變乾,皮膚容易缺水。
4. 濕度控制:70%-80% 最合適
保持濕度的方法很簡單:
- 每天用噴霧瓶(裝涼白開)噴 2-3 次墊材,讓墊材「捏起來有水珠,但不滴水」;
- 放一個「淺水盆」(直徑 5-10 公分,高度不超過蛙的體高),讓蛙自己進去泡澡(但它可能很少用);
- 用濕度計監測,低於 70% 就多噴水,高於 80% 就打開飼箱蓋通風。
5. 躲避物:給它一個「安全感角落」
黃金角蛙愛躲,必須放躲避物:
- 用「半個椰子殼」「陶瓷躲避屋」或「剪開的塑膠杯」(底部挖洞);
- 躲避物的大小要「剛好容納蛙的身體」,太大會沒安全感,太小會擠到它;
- 放在飼箱的「常溫區」,不要放加溫區,否則會悶壞。
黃金角蛙飼養注意事項:5 個「保命細節」別忽略
除了環境佈置,日常飼養中還有很多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這些細節直接關係到黃金角蛙的健康,新手一定要記牢:
- 千萬別用自來水!必須「除氯」後再用
自來水中的氯氣會破壞黃金角蛙的皮膚黏膜,無論是噴灑墊材還是提供泡澡水,都要先用「涼白開」或「靜置 24 小時的自來水」(讓氯氣揮發)。如果急著用,也可以加入兩棲類專用除氯劑(按說明書稀釋,通常 1 升水加 1 滴),這是很多新手一開始就犯的錯,千萬要避免!
- 餵食後絕對別碰它,給足「消化時間」
黃金角蛙吞食物後,需要 3-5 天才能完全消化(幼蛙消化快,約 2-3 天;成蛙消化慢,需 4-5 天)。這期間如果隨意撈動、觸摸它,很容易導致嘔吐,嚴重時會引發腸胃炎症。建議餵食後在飼箱旁貼上「消化中,勿打擾」的標籤,避免自己或家人誤碰。
- 禁止「上手把玩」,皮膚脆弱禁不起折腾
人的手上有油脂、汗液和細菌,這些都會粘在黃金角蛙的皮膚上,導致皮膚感染。除非是更換墊材或檢查健康狀況,否則千萬不要把它拿出來玩。如果必須接觸,一定要先洗手,並用無菌濕紙巾擦乾,接觸時間控制在 1 分鐘以內,動作要輕,避免捏壓它的身體。
- 環境溫差不能超過 5℃,台灣季節交替要警惕
黃金角蛙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尤其是台灣的春、秋季節,早晚溫差大,很容易引發呼吸道感染。建議在季節交替時,在飼箱旁放一個溫度警示器(設定溫差超 5℃就報警),白天如果室溫驟降,及時打開加熱墊;晚上如果溫度過高,則用小型風扇輕微通風,保持溫度穩定。
- 定期觀察「排泄物」,從糞便判斷健康狀況
黃金角蛙的健康狀況可以從排泄物看出來:健康的糞便呈「固態條狀,帶少量白色尿酸」;如果糞便稀爛、帶血,或長時間(超過 7 天)沒排便,就說明腸胃有問題。建議每週記錄一次排便時間和形態,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停食並觀察,超過 3 天沒好轉就聯繫兩棲類獸醫。
黃金角蛙吃什麼:從幼蛙到成蛙的「專屬食譜」
黃金角蛙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能吞下去的都想吃」,但並不是所有食物都適合它,以下是不同階段的安全食譜,一定要按年齡選擇:
- 幼蛙(1-3 個月,體長 3-5 公分):
只能吃「小型活餌」,避免卡喉。推薦:1-2 公分的蟋蟀(去腿,防止劃傷腸道)、豐年蝦(冷凍解凍後喂)、小型麵包蟲(每週不超過 2 隻,避免脂肪過高)。千萬別喂老鼠或大型昆蟲,幼蛙腸道細,很容易梗阻。
- 亞成體(4-12 個月,體長 6-8 公分):
可以逐漸增加餌料體型。推薦:3-4 公分的蟋蟀(每週 3-4 隻)、脫殼的麵包蟲(每週 2-3 隻)、小型杜比亚蟑螂(營養比蟋蟀更均衡,每週 2 隻)、冷凍紅蟲(解凍後捏成小團喂,每週 1 次)。
- 成體(1 年以上,體長 9-15 公分):
餌料選擇更豐富,但仍要控制脂肪。推薦:5-6 公分的蟋蟀(每週 2-3 隻)、成年杜比亚蟑螂(每週 2 隻)、去頭的小老鼠(體重不超過蛙體重的 1/5,每 2 週 1 隻,避免過胖)、冷凍魚肉(切成小塊,每週 1 次,補充蛋白質)。
黃金角蛙吃什麼:餵食頻率、食量 & 比例
年齡階段 | 餵食頻率 | 每次食量 | 餌料體型與蛙體長比例 |
幼蛙(1-3 個月) | 每 2 天 1 次 | 1-2 隻小型蟋蟀(去腿) | 餌料體長 ≤ 蛙體長的 1/3 |
亞成體(4-6 個月) | 每 3 天 1 次 | 2-3 隻中型蟋蟀 | 餌料體長 ≤ 蛙體長的 1/4 |
亞成體(7-12 個月) | 每 4 天 1 次 | 3-4 隻中型蟋蟀或 1 隻杜比亚蟑螂 | 餌料體長 ≤ 蛙體長的 1/5 |
成體(1 年以上) | 每 7 天 1 次 | 4-5 隻大型蟋蟀或 1 隻小老鼠 | 餌料體重 ≤ 蛙體重的 1/5 |
拓展閱讀
參考文獻
- 彼得爬寵. (2025a, October 10). 彼得爬寵. https://www.pacmantaiwan.com/post/goldpacman
- 彼得爬寵. (2025b, October 10). 彼得爬寵. https://www.pacmantaiwan.com/post/ceratophrysspp-know
- 维基媒体项目贡献者. (2023, April 8). 角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7%92%E8%9B%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