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草莓角蛙嗎?霉霉新專輯好聽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裡有一種爬蟲玩家更喜歡的一種「莓」。聽到草莓角蛙這個名字,你或許會問:真的有這麼草莓嗎?當然不是啦,之所以被叫做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們紅底+黃色斑點的獨特皮膚,看起來像可口美味的奶油草莓。除了獨特的外貌之後,這類爬寵還有相當多獨特之處,不妨隨我們一探究竟。
品種介紹:草莓角蛙

起源:來自南美熱帶的「小惡魔」
草莓角蛙的原生地集中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巴拉圭及巴西東南部,屬於熱帶草原與沼澤交界的濕潤環境。它們在野外習慣躲在枯葉堆或淺水窪旁,靠擬態偽裝等待獵物 —— 這種「埋伏型」捕食習性,即使到了人工環境也幾乎沒變。
習性:懶到極致的「坐等型」獵手
別期待草莓角蛙會像樹蛙一樣跳躍嬉戲 —— 它們一天中 80% 的時間都在「蹲點」:找個陰涼潮濕的角落縮成球,只露出眼睛觀察,一旦有昆蟲或小動物走過,就突然張嘴彈出舌頭捕殺。另外,草莓角蛙是獨居生物,這意味著它們具有較強的領地意識。兩隻同箱飼養大概率會出現「大的吃小的」,千萬別嘗試混養。
外形:紅底黃斑的「草莓甜點」
草莓角蛙最招牌的就是體色:鮮紅或深粉的底色上,均勻分布著黃色不規則斑點,像撒了巧克力碎的草莓,這也是「草莓角蛙」名字的由來。這其實是一種白化基因突變現象,因此在基本的生理構造上,草莓角蛙和普通角蛙十分接近。
- 體長:成年雌性體長通常 8-10 公分,雄性略小(6-8 公分)。
- 體重:健康成年個體體重 25-40 克,雌性因體型普遍更重。
- 個性:性格兇猛但膽小,只會主動攻擊比自己體型小的生物。
- 壽命:人工飼養下平均壽命 7-10 年,野生環境下因天敵多,壽命僅 3-5 年。
你不知道的草莓角蛙冷知識!
- 舌頭黏力驚人,能瞬間捕殺獵物:草莓角蛙的舌頭彈出速度非常快,舌頭表面的黏液黏力相當於自身體重的 3 倍。在野外,它能一口吞下比自己頭部大 2 倍的蟋蟀或小蜥蜴,甚至會捕食同類幼體 —— 所以千萬別把大小不同的草莓角蛙放一起。
- 「夏眠」不是休眠,是應對惡劣環境的本能:在原生地旱季,草莓角蛙會鑽進潮濕的泥土中,分泌黏液包裹身體形成「繭」,進入低代謝狀態(夏眠)。人工飼養若溫度超過 32℃或濕度低於 50%,它也可能出現夏眠跡象(不吃不動、體色發暗),此時需及時調整環境,否則會消耗過多體力。
- 聽不見聲音,靠「震動」感知世界:草莓角蛙沒有外耳,無法聽到空氣中的聲音,但能通過四肢感知地面震動。比如你走進飼養箱時,腳步震動會讓它以為有大型天敵靠近,立刻縮成球偽裝;而蟋蟀移動的震動,則會讓它迅速調整姿勢準備捕獵。
草莓角蛙能活多久?常見疾病怎麼治?
草莓角蛙壽命遠超很多人的預期 —— 只要飼養得當,一隻草莓角蛙能陪你 7-10 年,甚至更久。但這需要你規避常見疾病:它們的體質不算強健,溫度波動超過 5℃、水質不潔或餵食不當,都可能引發疾病:
常見疾病 | 主要症狀 | 應對方法 | 治癒週期 |
皮膚真菌感染 | 體表出現白色或灰色霉點、皮膚紅腫、頻繁摩擦飼具、食慾下降 | 1. 隔離飼養,更換墊材(改用無菌椰土);2. 每天用 1% 聚維酮碘溶液擦拭患處 1 次;3. 環境濕度降至 60%,避免潮濕滋生黴菌 | 1-2 週 |
腸胃炎 | 糞便稀爛(呈黃色或綠色水狀)、腹部膨脹、拒食、行動遲緩 | 1. 暫停餵食 3 天,提供晾曬後的自來水;2. 第 4 天開始餵食少量「腸炎藥泡過的蟋蟀」(藥劑選兩棲類专用,如諾氟沙星,按體重 0.1mg/kg 劑量);3. 環境溫度升至 28℃,幫助消化 | 2-3 週 |
呼吸道感染 | 張口呼吸、鼻孔分泌物增多(白色黏液)、叫聲異常(若有叫聲)、頭部抬起不動 | 1. 溫度穩定在 28-30℃,避免溫差;2. 用生理鹽水擦拭鼻孔,每天 2 次;3. 嚴重時需就醫,注射兩棲類专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 2-4 週 |
誤食墊材導致腸梗阻 | 長時間不排便(超過 7 天)、腹部脹硬、劇烈掙扎或靜臥不動、拒食 | 1. 立即停止餵食,用溫水(28℃)泡澡,每次 15 分鐘,每天 2 次;2. 輕輕按摩腹部(順時針方向);3. 若 3 天無效,必須就醫手術取出墊材 | 取決於治療時機 |
草莓角蛙會認人嗎?智商到底怎麼樣?
草莓角蛙會認人嗎?結論是:不會。 草莓角蛙智商低,大腦結構簡單,僅有基本的「捕食、躲避危險、繁殖」本能,幾乎沒有多少認知能力。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每次靠近飼養箱,它都會抬頭?其實這不是「認出你」,而是它把你的移動當成「潛在獵物或威脅」—— 若你手上有蟋蟀的氣味,它甚至會試圖咬你的手指;若你動作太大,它就會立刻縮成球。
其較低的智商也導致草莓角蛙是一種低互動寵物:它不會像貓一樣蹭你,也不會像守宮一樣讓你撫摸。=如果你期待能和寵物親密互動,草莓角蛙可能不是最佳選擇;但如果你喜歡「安靜欣賞」,它的可愛外形和捕食瞬間會很有看點。
草莓角蛙個性:萌外表下的「小惡魔」
首先,它對「食物」的執念極強:只要是會移動、體型合適的物體(比如蟋蟀、小老鼠、甚至你的手指),它都會試圖攻擊。而在面對比自己大的物體時,它會立刻縮成球,用體色偽裝成枯葉;但面對比自己小的獵物,哪怕是同類幼體,也會毫不猶豫地吞下。
另外,草莓角蛙很「懶」:除了捕食和泡澡,幾乎不動,每天就固定在一個角落蹲著。如果你期待看到寵物到處活動,可能會覺得無趣;但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來說,這種「低活動量」反而很省心 —— 不用擔心它拆家或逃跑。
台灣草莓角蛙價格怎麼看?避免被坑!
台灣市面上的草莓角蛙價格差異很大,從幾百元到幾千元都有,主要取決於「年齡、體色、來源」。接下來,我們將更具體地為大家介紹草莓角蛙價格:
類型 | 價格範圍(新台幣) | 特點 | 適合人群 |
幼體(2-3 個月) | 800-1500 元 | 體色偏暗(棕紅色)、體長 3-4 公分、性別未辨認、存活率略低(約 70%) | 新手練手,預算有限,能接受長時間飼養觀察體色變化者 |
亞成體(6-8 個月) | 1500-2500 元 | 體色開始變紅、體長 5-6 公分、性別可初步辨認(雌性體型大)、存活率高(約 90%) | 有一定爬寵經驗,想快速看到草莓角蛙成年體色,追求性價比者 |
成年體(12 個月以上) | 2500-4000 元 | 體色鮮紅、黑斑均勻、體長 7-10 公分、性別明確、可繁殖(雌性價格高 20%) | 資深玩家,想繁殖或直接擁有成年個體,願意投入中等預算者 |
養草莓角蛙前必看!4個超坑缺點

草莓角蛙缺點 1:誤食風險高,墊材選錯就危險
草莓角蛙捕食時很「猛」,經常連食物帶墊材一起吞 —— 如果用細小的爬蟲沙或椰土顆粒,它可能誤食後引發腸梗阻,嚴重時會死亡。雖然可以用廚房紙巾當墊材(安全但不美观),但需要每天更換,否則糞便和食物殘渣會滋生細菌。這對「怕麻煩」的飼主來說,無疑是額外的負擔。
草莓角蛙缺點 2:氣味大,清理頻率不能低
草莓角蛙的糞便含水量高、氣味重(類似魚腥臭味),若墊材不每天清理,整個房間都會有異味。尤其是夏季高溫時,糞便超過 24 小時就會發霉,滋生細菌導致它生病。如果你住合租或對氣味敏感,需要每天花 10 分鐘清理飼養箱,否則很難忍受這種味道。
草莓角蛙缺點 3:溫濕度控制超嚴格,差一點就生病
草莓角蛙對環境要求極高:溫度必須穩定在 25-28℃(低於 22℃會拒食,高於 32℃會夏眠),濕度保持 70%-80%(低於 60% 皮膚乾裂,高於 80%則存在生病的風險)你需要每天用濕度計监测,夏季要開風扇降濕,冬季則要定時噴水,連續幾天沒控制好,就可能出現皮膚問題。
更麻煩的是,濕度計的數據還會受墊材影響 —— 比如用椰土墊材時,靠近水盆的區域濕度會比其他地方高 10%-15%,你得在箱子不同位置放 2 個濕度計,才能確保整體濕度穩定。這對新手來說,一開始難免會手忙腳亂。
草莓角蛙缺點 4:幾乎沒有互動,容易讓人失去興趣
如果你期待養一隻能和你互動的寵物,那草莓角蛙可能會讓你失望。它不會像貓狗一樣蹭你、聽你呼喚,甚至連「看你一眼」都很難 —— 大部分時間它都埋在墊材裡,只有餵食時才會露出頭。新手一開始可能覺得新鮮,但養了 1-2 個月後,很容易因為「沒互動」而失去飼養熱情。
更何況,你連經常觀察它都要小心翼翼:過於頻繁地打開飼養箱門,會導致溫濕度波動,還可能驚嚇到它,讓它出現應激反應。所以很多時候,你只能遠遠地看一眼,很難有「養寵物的參與感」。
草莓角蛙環境佈置:4 步打造適合它的「小家」
1. 選對飼養箱:空間不用大,但要夠結實
草莓角蛙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幼體用 20×15×15 公分的玻璃箱就夠了,成年體用 30×25×20 公分的箱子正好 —— 空間太大反而會讓它找不到食物和水盆。其中飼養箱的高度需要滿足一定的要求:至少要超過草莓角蛙體長的 2 倍。除此之外,箱子頂部要蓋上帶通風孔的蓋子,通風孔面積要占蓋子的 1/3 以上,否則空氣不流通,濕度容易過高。
2. 鋪設墊材:根據年齡選對類型
不同年齡的草莓角蛙,適合的墊材不一樣:幼體(3 個月內)推薦用無菌紙巾,因為它們容易誤食墊材,紙巾柔軟且不會堵塞腸道,更安全;亞成體(3-12 個月)可以用椰土(要選脫鹽的,避免鹽分刺激皮膚),椰土保濕性好,也能模擬原生環境;成年體則可以用椰土或水苔,但水苔要每周更換一次,防止滋生細菌。
鋪設厚度也有要求:幼體鋪 1-2 層紙巾即可,亞成體和成年體鋪 3-5 公分厚的椰土,這樣它才能輕鬆把身體埋進去。鋪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壓得太緊,否則它鑽動時會很費力,鬆散的墊材才符合它的習性。
3. 配置溫控設備:保持恆溫是關鍵
草莓角蛙最適宜的溫度是 24-26℃,溫度低於 20℃時,它會停止進食;高於 30℃時,又會出現中暑風險。你需要在飼養箱一側放一個低功率加溫墊(5W-10W),覆蓋箱子底面的 1/3 面積,製造「溫度梯度」—— 讓它可以自己選擇在溫暖區或涼爽區活動。
加溫墊一定要用溫度控制器,把溫度設定在 26℃,避免溫度過高燙傷它。另外,台灣冬季室溫有時會低於 15℃,只靠加溫墊可能不夠,你還要在箱子外側套一個保溫套,防止熱量流失。
4. 放置水盆和躲藏穴:满足基本需求
水盆要選淺口的,直徑 5-8 公分、高度 2-3 公分就夠了,太深會讓它溺水,太淺又容易乾涸。你要每天更換水盆裡的水,並用軟毛刷清洗水盆,防止水裡滋生細菌。另外,水盆要放在遠離加溫墊的一側,避免水被加熱後蒸發過快,導致局部濕度太高。
躲藏穴也很重要,草莓角蛙白天需要在陰暗的地方休息,你可以用半個椰子殼或塑料小房子當躲藏穴,大小要能讓它剛好鑽進去,並完全遮住身體。躲藏穴要放在飼養箱中間,既不靠近加溫墊(太熱),也不靠近水盆(太潮),讓它待在裡面時溫濕度都剛好。
草莓角蛙飼養注意事項:繞開這些「死亡陷阱」
注意 1:千萬別用自來水直接噴水或當飲水
自來水中含有氯和氟,會刺激草莓角蛙的皮膚和腸胃,長期使用會導致皮膚潰瘍、腸胃炎。你必須用「除氯水」處理自來水,或者直接用涼開水、礦泉水 —— 每次噴水和更換水盆時都要注意,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很多草莓角蛙的早期疾病都和水質有關。
注意 2:不要喂冷凍解凍的獵物(除非徹底加溫)
很多飼主會喂冷凍的蟋蟀或老鼠,但如果解凍後沒徹底加溫,直接喂給草莓角蛙,會導致它腸胃痙攣、腹瀉。正確的做法是:把冷凍獵物放在室溫下解凍 2 小時,再用溫水(30℃左右)浸泡 10 分鐘,確保獵物中心溫度達到 25℃以上,才能餵食。
注意 3:避免頻繁移動飼養箱
草莓角蛙對環境變化很敏感,頻繁移動飼養箱(比如從客廳搬到卧室,再搬到陽台),會讓它產生應激反應,表現為拒食、假死、甚至撞箱子。你要在一開始就確定好飼養位置,放在遠離陽台、空調口和經常走動的區域,一旦放好,就盡量不要移動。
注意 4:不要和其他寵物靠近
貓、狗、甚至鳥類靠近飼養箱時,會讓草莓角蛙感到恐懼,長時間處於恐懼狀態,會降低它的免疫力,增加患病風險。你要把飼養箱放在其他寵物夠不到的地方,比如高櫃子上,並且不讓其他寵物在箱子周圍逗留。即使是你自己,也不要在箱子旁邊大聲說話或跑動。
注意 5:脫皮期千萬不要幫它撕皮
草莓角蛙脫皮時,如果皮膚卡在四肢或趾甲上,新手可能會忍不住幫它撕下来,但這樣很容易把它的嫩皮一起撕掉,導致出血感染。正確的做法是:在箱子裡放一個淺水盆,讓它自己浸泡軟化皮膚;如果脫皮困難,就用噴霧器每天噴 3-4 次水,幫助皮膚脫落,千萬不要用手去撕。
草莓角蛙吃什麼?一份超詳食譜

- 主食:昆蟲為主,確保蛋白質充足
成年草莓角蛙的主食是蟋蟀、杜比亚蟑螂和面包蟲,這些昆蟲蛋白質含量高(蟋蟀蛋白質含量約 20%,杜比亚蟑螂約 25%),且容易購買。你要注意,面包蟲的脂肪含量較高(約 15%),不能長期單獨喂,每周最多喂 2 次,主要還是以蟋蟀和杜比亚蟑螂為主。
- 辅食:適量添加其他食物,補充營養
每周可以喂 1-2 次辅食,比如解凍的凍血蟲(補充鐵元素)、去刺的小魚(如孔雀魚,補充 Omega-3)、去皮的小老鼠(成年蛙每月最多 1 次,補充動物性蛋白)。但要注意,辅食不能超過總食量的 30%,否則會導致營養不均衡,比如喂太多老鼠會讓它脂肪堆積。
- 營養補充劑:必不可少的「營養幫手」
單靠食物很難满足草莓角蛙的所有營養需求,你需要準備兩種補充劑:一是含 D3 的鈣粉(每周拌在食物裡喂 2-3 次,預防佝僂病),二是複合維生素(每周喂 1 次,增強免疫力)。喂的時候,把昆蟲放在補充劑裡滾一圈,確保蟲子表面均勻掛粉,這樣它吃蟲子時就能一起攝入補充劑。
草莓角蛙餵食頻率、食量 & 比例:按年齡調整
年齡階段 | 餵食頻率 | 每次食量(昆蟲數量) | 營養比例(主食:辅食:補充劑) |
幼體(0-3 個月) | 每天 1 次 | 2-3 隻小型蟋蟀(0.5 公分) | 90%:5%:5%(鈣粉每天加,維生素每週 2 次) |
亞成體(3-12 個月) | 每 2 天 1 次 | 4-5 隻中型蟋蟀(1 公分) | 80%:15%:5%(鈣粉每週 3 次,維生素每週 1 次) |
成年體(12 個月以上) | 每 3-4 天 1 次 | 6-7 隻大型蟋蟀(1.5 公分)或 3-4 隻杜比亚蟑螂 | 70%:25%:5%(鈣粉每週 2 次,維生素每週 1 次) |
這裡要提醒你,食量需要根據個體情況調整:如果餵食後,草莓角蛙在 24 小時內就把食物吃完,且腹部沒有明顯膨脹,下次可以稍微增加 1-2 隻蟲子;如果超過 24 小時還有剩餘食物,或者它吃完後腹部脹得厲害,下次就減少食量。千萬不要「固定食量」,要根據它的實際進食情況靈活調整。
拓展閱讀
參考文獻
- 張華旭. (2024, December 4). 角蛙會認主人嗎?吃什麼?草莓角蛙壽命、飼養箱佈置&常見問題 – 幸福予你. 幸福予你. https://sunshineforu.com/horned-frog/
- 彼得爬寵. (2025a, October 10). 彼得爬寵. https://www.pacmantaiwan.com/category/ceratophrys-ornata
- 彼得爬寵. (2025b, October 10). 彼得爬寵. https://www.pacmantaiwan.com/page/package-ccygs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