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台灣本土的艾氏樹蛙沒有想到有一天它能夠走到愛爬寵人士的視野中央,接受大家的歡呼和喜愛——因為它沒有做到。僅從圖片上你就能看出,它真的不太美好。猶如癩蛤蟆的難看膚色和凸起讓心理不適,奇怪的眼睛顏色更是讓人心裡發毛。但如果你仍能愛它也遠離了解它,或許可以譜寫新時代的青蛙王子愛情神話,我們整理了閃耀舞台的艾氏樹蛙科普和飼養全攻略來助力神話誕生。
艾氏樹蛙:台灣本土的「樹上小寶貝」

起源:從命名到分布
艾氏樹蛙(學名:Kurixalus eiffingeri)最早由德國學者命名,主要分布在台灣本島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約 100-1500 公尺),從北部的陽明山到南部的墾丁都能見到它的蹤跡,尤其喜歡棲息在潮濕的闊葉林、竹林或農田旁的灌木叢中。和其他樹蛙不同,艾氏樹蛙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即使在人類活動頻繁的郊區,只要有足夠的植被和水源,就能生存繁衍。
習性:夜間活躍的「捕蟲高手」
艾氏樹蛙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白天通常躲在葉片背面或樹洞裡休息,傍晚後才出來活動覓食。它們的食物以小型昆蟲為主,比如螞蟻、飛蛾幼蟲、小型甲蟲等,憑藉靈敏的視力和快速的舌頭彈射,每次捕食幾乎都能精准命中。
另外,艾氏樹蛙有「抱對繁殖」的習性,每年春夏雨季(3-8 月)是繁殖旺季,雄蛙會在樹葉或灌木上鳴叫吸引雌蛙,雌蛙則會將卵產在潮濕的葉片背面或水窪旁,卵孵化後蝌蚪會落入水中繼續發育。
外形:小巧鮮亮的「色彩寶石」
艾氏樹蛙的外形最讓人印象深刻 —— 體色多樣,常見的有翠綠色、黃綠色,部分個體還帶有棕色或黑色的斑點,體色會隨著環境溫度、濕度變化而輕微調整,起到偽裝保護作用。它的身體扁平,四肢細長,指端和趾端都有明顯的「吸盤」(肉墊狀結構),這能讓它牢牢吸附在樹葉或樹幹上,即使垂直攀爬也不會滑落。
體長 | 雄蛙 2.5-3.5 公分,雌蛙 3.0-4.0 公分 |
體重 | 成體 2-5 克(約 1/3 硬幣重量) |
個性 | 膽小謹慎,遇威脅跳躍逃離,不主動攻擊人 |
壽命 | 野外 2-3 年,人工飼養 4-5 年(最長 6 年) |
其他名稱 | 艾氏小雨蛙、翠綠樹蛙(民間俗稱,非學名) |
艾氏樹蛙冷知識:這些小秘密妳一定不知道!
- 「吸盤」不僅能防滑,還能感知環境!它指端的肉墊上有密集的感覺細胞,能判斷接觸物體的粗糙程度,避免誤踩光滑的表面摔落。
- 卵有「抗乾燥能力」!雌蛙產卵時會分泌一層透明膠質包裹卵粒,即使短期處於潮濕但非水淹環境,卵也能正常發育,這是它們能在樹葉上繁殖的關鍵。
- 鳴叫聲有「地域辨識功能」!不同區域的艾氏樹蛙鳴叫頻率略有差異,雄蛙能通過鳴叫判斷「同類是否來自同一區域」,避免誤闖其他雄蛙的領地。
艾氏樹蛙壽命&常見疾病防治
艾氏樹蛙壽命受環境影響很大 —— 野外環境中,因為要面對天敵(如蛇、鳥、老鼠)、惡劣天氣(如旱災、低溫)和食物短缺,平均壽命只有 2-3 年;但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只要控制好溫濕度、提供充足食物和無菌環境,艾氏樹蛙壽命能延長到 4-5 年。
常見疾病 | 主要症狀 | 應對方法 | 治癒週期 |
皮膚黴菌病 | 皮膚出現白色或灰色霉斑,活動量減少,不吃東西 | 1. 隔離患病個體;2. 用 0.1% 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每次 10 分鐘,每天 1 次;3. 更換墊材並消毒飼養箱 | 7-10 天 |
腸胃炎 | 糞便稀爛、帶黏液,身體消瘦,腹部膨脹 | 1. 暫停餵食 2 天,之後餵食少量易消化的昆蟲(如剝殼的麵包蟲幼蟲);2. 添加獸用腸炎藥物(按體重劑量) | 5-7 天 |
呼吸道感染 | 呼吸急促,嘴巴張開呼吸,伴有鳴叫異常 | 1. 提高飼養箱溫度至 25-28℃;2. 用獸用呼吸道藥物(如四環素)兌水噴灑,每天 2 次;3. 保持環境通風 | 10-14 天 |
艾氏樹蛙會認人嗎?它的智商到底怎樣?
很多玩家好奇:養久了艾氏樹蛙會認人嗎?答案是不會。艾氏樹蛙的大腦結構簡單,沒有像哺乳動物那樣的「認知記憶」能力,無法通過視覺或氣味識別飼主。即使妳每天餵食,它對妳的反應也只是「感知到移動物體」或「聞到食物氣味」,而非「認出妳是飼主」。艾氏樹蛙智商相當於人類1-2 個月嬰兒的水平。
艾氏樹蛙個性:膽小但「有脾氣」的小傢伙
艾氏樹蛙個性總結起來就是「膽小為主,偶有小脾氣」。大部分時間,它們都很安靜,白天躲在角落休息,晚上緩慢移動覓食,即使多隻一起飼養,也很少出現打鬥(除非爭奪食物或棲息點)。
但遇到威脅時,艾氏樹蛙也會有「反擊行為」:比如面對比自己小的天敵(如大型螞蟻),它會用後腿踢開;如果被人抓住,它會分泌少量黏液(無毒),試圖掙脫,同時身體會收縮成一團,減少被攻擊的面積。另外,雄蛙在繁殖季有「領地意識」,如果兩隻雄蛙靠得太近,會通過鳴叫「對峙」,直到其中一隻主動離開,不會真的打鬥。
台灣艾氏樹蛙價格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野生艾氏樹蛙屬於「一般類野生動物」,禁止非法捕捉、買賣;目前市場上流通的艾氏樹蛙均為人工繁殖個體,購買時需確認商家有合法繁殖證明,避免涉及野生個體。接下來,我們將具體為大家介紹人工養殖的艾氏樹蛙價格:
類型 | 艾氏樹蛙價格(NT$) | 備註 | 購買建議 |
幼蛙(1-2 個月) | 200-350 元 / 隻 | 體長約 1.5-2.0 公分,尚未性成熟 | 適合新手練手,存活率約 80% |
亞成體(3-4 個月) | 350-500 元 / 隻 | 體長約 2.0-2.5 公分,體色逐漸穩定 | 性別可初步辨認,存活率約 90% |
成體(6 個月以上) | 500-800 元 / 隻 | 體長達到 3.0 公分以上,可辨認性別 | 適合繁殖,需搭配成對飼養 |
特殊色個體 | 800-1500 元 / 隻 | 如純翠綠色、帶紅色斑點的個體,數量稀少 | 收藏級個體,建議選擇有健康保證商家 |
艾氏樹蛙缺點:飼養前先搞清楚這些「麻煩事」

艾氏樹蛙缺點1:對環境濕度要求極高,稍不注意就出問題
艾氏樹蛙原生環境是潮濕的森林,人工飼養時需要將濕度控制在70%-85% 之間。如果濕度低於 60%,它會出現皮膚乾裂、脫水的問題;如果濕度高於 90%,又容易滋生黴菌和細菌。這意味著妳每天都要檢查濕度計,並定時噴水(建議用蒸餾水或晾過的自來水,避免自來水中的氯傷害皮膚),尤其是夏季高溫時,每天需要噴水 2-3 次,相當耗時間。
艾氏樹蛙缺點2:夜間鳴叫可能影響休息(尤其是雄蛙)
每年 3-8 月是艾氏樹蛙的繁殖季,雄蛙會在夜間鳴叫吸引雌蛙,鳴叫聲類似「唧唧唧」的短音,頻率約每 10 秒 1 次,音量不算特別大,但如果飼養箱放在臥室,可能會影響淺眠者的休息。即使非繁殖季,雄蛙偶爾也會鳴叫,這是它的本能行為,無法通過訓練阻止。
艾氏樹蛙環境佈置
1.飼養箱大小:空間不能太擠
艾氏樹蛙雖然體型小,但需要足夠的活動空間。建議飼養數量與飼養箱尺寸的搭配如下:
- 1-2 隻:長 30 公分 × 寬 20 公分 × 高 30 公分(垂直空間要足夠,方便攀爬)
- 3-4 隻:長 40 公分 × 寬 30 公分 × 高 40 公分
注意:不要過度密集飼養,否則會導致爭奪食物、傳播疾病的風險增加。
2.溫度控制:22-28℃是黃金區間
艾氏樹蛙適宜的溫度範圍是22-28℃,溫度低於 18℃時,它會停止進食,進入半休眠狀態;溫度高於 30℃時,容易出現中暑、脫水。
- 加溫方法:冬季可在飼養箱底部鋪「加溫墊」(功率 5-10W),不要直接貼在玻璃上,墊一層毛巾避免局部溫度過高;
- 降溫方法:夏季可在飼養箱旁放冰袋(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觸),或開啟室內空調,保持溫度穩定。
3.濕度管理:用「墊材 + 噴水」雙重保濕
推薦使用「椰土 + 水苔」混合墊材(比例 1:1),椰土保水性強,水苔能增加濕度且不易發霉。每天噴水 1-2 次,噴水量以墊材輕捏能擠出少量水為宜,避免積水導致腐爛。
艾氏樹蛙飼養注意事項
- 不要用自來水直接噴灑:自來水中的氯會破壞艾氏樹蛙的皮膚黏膜,建議將自來水晾置 24 小時後使用,或直接用蒸餾水;
- 餌料需「營養強化」:餵食前 12 小時,給蟋蟀、果蠅等餌料餵食胡蘿蔔、菠菜等蔬菜,讓艾氏樹蛙間接攝取維生素;
- 儘量避免用手接觸:如果需要移動艾氏樹蛙,用乾淨的塑膠勺子或紙杯輕輕舀起,接觸後及時洗手,避免手上的油脂污染它的皮膚;
- 避免陽光直射:艾氏樹蛙怕強🌞 避免陽光直射:艾氏樹蛙怕強光,長時間陽光直射會導致體溫驟升、皮膚缺水,嚴重時會死亡。建議將飼養箱放在室內散射光處,如客廳角落或書桌旁,不要靠近窗邊陽光直射區域;
- 定期消毒飼養箱:每週至少消毒 1 次飼養箱,用稀釋的白醋溶液(白醋:水 = 1:10)擦拭箱壁和裝飾物,晾乾後再鋪新墊材。消毒時要將艾氏樹蛙暫放在臨時容器中,避免藥物殘留傷害它。
艾氏樹蛙吃什麼:食譜介紹
艾氏樹蛙是肉食性動物,只吃活體昆蟲,且對食物的體型有嚴格要求(不能超過自身頭部大小的 1/2),否則容易噎住。以下是不同生長階段適合的食物,按推薦度排序:
- 🐜 幼蛙(1-2 個月):優先選擇「果蠅」「小螞蟻」(無毒品種),體型小、易捕捉,且營養易吸收。每天餵食 1 次,每次 3-5 隻,避免餵食過多導致腸胃負擔;
- 🦗 亞成體(3-6 個月):可添加「小蟋蟀」(體長 0.3-0.5 公分)、「麵包蟲幼蟲」,搭配少量果蠅。每 2 天餵食 1 次,每次 5-8 隻,注意蟋蟀要提前去除後腿(避免劃傷樹蛙腸道);
- 🐛 成體(6 個月以上):主食「中型蟋蟀」(體長 0.5-0.8 公分)、「黃粉蟲」,偶爾添加「蝗蟲若蟲」(無翅品種)。每 3 天餵食 1 次,每次 8-12 隻,確保食物多樣化,避免營養單一。
艾氏樹蛙吃什麼:餵食頻率、食量 & 比例
年齡階段 | 餵食頻率 | 每次食量(隻) | 食物比例建議 | 注意事項 |
幼蛙(1-2 月) | 每天 1 次 | 3-5 隻 | 果蠅:小螞蟻 = 7:3 | 餵食後 1 小時檢查剩餘食物,及時清理避免腐壞 |
亞成體(3-6 月) | 每 2 天 1 次 | 5-8 隻 | 小蟋蟀:麵包蟲幼蟲:果蠅 = 5:3:2 | 每週 1 次在食物上塗抹「鈣粉」(含量≥90%) |
成體(6 月以上) | 每 3 天 1 次 | 8-12 隻 | 中型蟋蟀:黃粉蟲:蝗蟲若蟲 = 6:3:1 | 每 2 週添加 1 次「維生素 D3 補充劑」,促進鈣吸收 |
艾氏樹蛙常見問題

1.飼養艾氏樹蛙可以混養其他蛙類嗎?
不建議混養!即使是同屬「樹蛙科」的物種(如白頷樹蛙、莫氏樹蛙),也可能因「領地爭奪」「食物搶奪」攻擊艾氏樹蛙 —— 艾氏樹蛙體型小(成體 3-4 公分),而白頷樹蛙成體可達 8 公分,混養時容易被攻擊受傷。此外,不同蛙類的疾病攜帶風險不同,混養可能導致交叉感染(如艾氏樹蛙易感染的皮膚黴菌病,可能傳染給其他蛙類)。
若想飼養多隻,建議「同品種、同齡、體型相近」的艾氏樹蛙一起飼養,且數量不超過 4 隻(40L 飼養箱為限)。
2.艾氏樹蛙需要喝水嗎?怎麼提供水源?
艾氏樹蛙不需要單獨的「水盆」喝水!它們主要通過「皮膚吸收水分」—— 環境濕度達到 70%-85% 時,樹蛙會趴在潮濕的墊材或葉片上,通過皮膚滲透補充水分。若環境濕度不足,即使放置水盆,樹蛙也可能因「不會主動喝水」導致脫水。
正確的水源供應方式:① 每天定時噴水(蒸餾水或晾置 24 小時的自來水),確保墊材和葉片表面有細小水珠;② 每月 1 次在噴水中添加「電解質補充液」(按 1:100 稀釋),彌補體內礦物質流失。
3.艾氏樹蛙的卵可以在人工環境下孵化嗎?需要注意什麼?
可以孵化,但難度較高,適合有經驗的玩家。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如下:
- 產卵環境準備:在飼養箱內放置「濕潤的水苔墊」(水苔含水量 60%,輕捏不滴水),並保持溫度 25-27℃、濕度 85%-90%,模擬野外繁殖環境;
- 卵的收集與隔離:雌蛙產卵後(通常 1 次產 10-20 顆,附著在水苔或葉片上),用消毒過的小刷子輕輕將卵刷入「孵化盒」(鋪 1 層薄水苔),避免卵粒擠壓;
- 孵化期管理:每天噴水 1 次,保持卵粒表面濕潤,避免陽光直射。孵化週期約 7-10 天,蝌蚪孵化後需及時轉移到「淺水環境」(水深 2-3 公分,水溫 24-26℃);
- 蝌蚪飼養:蝌蚪主食「螺旋藻粉」(每天 1 次,每次 0.1 克),2 週後添加「魚飼料粉末」,待蝌蚪變態為幼蛙(約 1 個月),再轉入陸生環境飼養。
拓展閱讀
參考文獻
- P. (n.d.). �����. https://www.froghome.idv.tw/html/class_1/kurixalus_eiffingeri.html
- 一窺艾氏樹蛙照顧子代的行為與生態. (n.d.). – 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1c795e50-1777-4c1b-886c-a64c1b217dcb
- 维基媒体项目贡献者. (2025, September 21). 艾氏樹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9%BE%E6%B0%8F%E6%A8%B9%E8%9B%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