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火龍,學名通常簡稱為「BD」,並非真正的「龍」,而是隸屬於蜥蜴科的熱帶爬行動物。它們因體表佈有鮮艷的紅橙色鱗片,類似傳說中「火龍」的外觀而得名,近年它們憑藉獨特的外表成為台灣熱門爬寵。但要正確開展巴西火龍飼養並不是一件易事,環境佈置、健康照護都要格外留意。接下來,我們將更進一步向大家介紹。
品種介紹:巴西火龍

起源
巴西火龍的原生棲地集中在巴西境內年平均氣溫 25-30℃、濕度 60%-80% 的熱帶雨林,這裡的高溫高濕環境塑造了它對溫度和濕度的嚴格需求。在野外,它們主要棲息在海拔 500 米以下的低地森林,依靠樹木躲避天敵,同時覓食昆蟲、小型爬行動物等。
習性
巴西火龍屬於夜行性偏晨昏活躍的物種,白天大部分時間會捲曲在樹枝或隱蔽處休息,減少能量消耗;黃昏至夜間則開始活動,覓食、移動範圍擴大。它們性格較為溫和,除非受到嚴重威脅(如被緊握、環境突變),否則很少主動攻擊人,這一習性讓它成為適合新手飼養的爬寵之一。但需注意,它們有「領地意識」,同類飼養時易發生爭鬥,因此單獨飼養是較佳選擇。
外形
巴西火龍的外形具有明顯辨識度,成體體表以紅色、橙色和黑色為主,背部和頭部通常為黑色,腹部為淺黃色或紅色,尾部粗壯且能儲存能量,遇到危險時不會斷尾(不同於壁虎)。它們的頭部呈三角形,眼睛大而圓,視力較好,舌頭細長且帶有嗅覺感受器,常用舌頭探測周圍環境。此外,它們的四肢強健,爪子銳利,適合攀爬樹木,這也是區分它與其他地棲蜥蜴的重要特徵。
- 體長:成體體長(含尾部)通常在 60-80cm 之間,雄性個體略大。
- 體重:成體雄性體重約 300-500g,雌性約 200-350g。
- 個性:整體溫和膽小,對環境變化敏感。
- 壽命:人工飼養環境下,巴西火龍壽命通常為 10-15 年。
巴西火龍飼養壽命
巴西火龍壽命通常為15年左右,與此同時它們的與飼養條件密切相關,不同生長階段的照料重點不同,直接影響它的存活年限:
- 幼體階段(0-6 個月)是生命最脆弱的時期,此時它們對溫度、濕度的變化極為敏感,若溫度低於 22℃或濕度低於 50%,易出現消化不良、呼吸道感染等問題,死亡率較高;
- 亞成體階段(6-18 個月)生長速度加快,需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同時逐步調整環境參數,讓它適應成體飼養條件;
- 成體階段(18 個月以上)體質趨於穩定,但需定期檢查體況,預防代謝性疾病(如痛風),這是延長它壽命的關鍵。
除此之外,飼主還需要留意以下常見疾病:
常見疾病 | 主要症狀 | 應對方法 |
呼吸道感染 | 鼻孔分泌物增多、呼吸有雜音、張口呼吸、精神萎靡 | 1. 提高飼箱溫度至 28-30℃,保持濕度 65%-75%;2. 口服爬寵專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按體重 0.1g/kg 給藥);3. 避免環境溫度劇變,暫停餵食 2-3 天,待症狀緩解後恢復 |
腸道寄生蟲感染 | 糞便稀爛、帶血絲、食慾下降、體重減輕、腹部膨脹 | 1. 收集糞便樣本送寵物醫院檢查,確定寄生蟲種類;2. 口服對應驅蟲藥(如甲苯咪唑,按體重 0.05g/kg 給藥);3. 更換所有墊材,徹底消毒飼箱,餵食前清洗食物 |
皮膚炎 | 鱗片脫落、皮膚紅腫、局部潰爛、搔抓身體、摩擦棲息物 | 1. 移除飼箱內尖銳物品(如粗糙石頭),避免進一步磨損;2. 用生理鹽水清洗患處,塗抹爬寵專用消炎藥膏(如紅黴素軟膏);3. 調整濕度至 70%-80%,保持環境清潔,防止細菌滋生 |
代謝性骨病 | 四肢癱軟、無法站立、骨骼變形(如彎曲)、行動遲緩、食慾廢絕 | 1. 餵食富含鈣質的食物(如鈣粉塗裹的蟋蟀),補充維生素 D3(每周 1 次,按體重 0.01mg/kg 給藥);2. 增加 UVB 燈照射時間(每天 8-10 小時),促進鈣吸收;3. 避免飼喂高磷食物(如動物內臟),定期檢查血鈣水平 |
巴西火龍飼養會認人嗎?巴西火龍飼養智商

巴西火龍智商相當於人類 1-2 歲嬰兒,主要通過嗅覺、視覺和聽覺記憶飼主 —— 它能識別飼主的氣味、熟悉的聲音,以及飼主的體型輪廓。當飼主靠近時,它會主動抬頭、移動身體。但是巴西火龍並不具備貓狗那樣的認知能力,所以它們並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認人。
巴西火龍飼養個性
巴西火龍的個性並非固定不變,會隨年齡增長發生變化,按生長階段可分為幼體期、亞成體期和成體期,不同階段的性格特點對飼養方式有不同要求。
- 幼體期(0-6 個月):巴西火龍性格最膽小,對外界環境極度敏感,輕微的聲音、震動都可能讓它蜷縮不動或試圖躲藏。此階段若頻繁觸摸、打擾,易導致它應激,影響進食和生長。
- 亞成體期(6-18 個月):巴西火龍性格逐漸活躍,膽量有所提升,開始主動探索飼箱環境,對食物的反應更積極。此階段它會逐漸熟悉飼主的存在,看到飼主靠近時不再立即躲藏,甚至會爬向飼箱門口。
- 成體期(18 個月以上):巴西火龍性格趨於穩定,溫和度達到最高,對飼主的信任度也最強。此階段它能主動接受飼主的輕微觸摸(如撫摸背部),餵食時會積極靠近,甚至爬上飼主的手。
台灣巴西火龍飼養價格
飼養階段 | 來源類型 | 體色狀態 | 巴西火龍價格(NT$) | 優劣勢分析 |
幼體 | 台灣本地 CB 個體 | 普通體色(紅 / 橙) | 1,500-2,500 元 | 優:適應台灣氣候,死亡率低,可從小培養互動;劣:體型小,照料難度稍高,需嚴控環境 |
幼體 | 進口 CB 個體(如印尼、泰國) | 普通體色(紅 / 橙) | 2,000-3,000 元 | 優:基因穩定,體色選擇多;劣:運輸過程可能導致應激,需更長時間適應,價格略高 |
亞成體 | 台灣本地 CB 個體 | 普通體色(紅 / 橙) | 3,000-4,500 元 | 優:體質較強健,生長狀態可見,照料難度低;劣:價格比幼體高,互動習慣已初步形成,調整難度稍大 |
亞成體 | 台灣本地 CB 個體 | 特殊體色(如血紅、豔橙) | 5,000-8,000 元 | 優:體色鮮艷,觀賞價值高,市場稀缺;劣:價格昂貴,僅適合資深飼主或收藏者 |
成體 | 台灣本地 CB 個體 | 普通體色(紅 / 橙) | 4,000-6,000 元 | 優:體質穩定,照料最簡單,可直接判斷性別;劣:壽命已過半,互動習慣固定,很難建立新信任 |
成體 | 二手轉讓個體 | 普通體色(紅 / 橙) | 2,500-4,000 元 | 優:價格低廉,可能包含部分飼 |
巴西火龍飼養環境佈置 —— 5 步打造模擬原生棲地
環境佈置是巴西火龍飼養的核心環節,若環境不符合它的原生習性,不僅會影響它的活性,還可能引發多種疾病。
1. 飼箱尺寸:確保足夠活動空間
巴西火龍需要足夠的空間進行移動、攀爬和休息,飼箱尺寸需根據個體階段調整。
- 幼體(0-6 個月)可使用長 40cm× 寬 30cm× 高 50cm 的玻璃飼箱(簡稱「幼體箱」),避免空間過大導致溫濕度難以控制;
- 亞成體(6-18 個月)需升級為長 60cm× 寬 40cm× 高 60cm 的飼箱(簡稱「亞成體箱」),增加攀爬區域;
- 成體(18 個月以上)則需長 80cm× 寬 50cm× 高 80cm 的大型飼箱(簡稱「成體箱」),確保它能自由伸展身體、攀爬樹枝。
- 需注意,飼箱需選用通風性好的玻璃材質,頂部可安裝防逃網,避免它攀爬逃出。
2. 溫度控制:設置「冷熱梯度」區域
巴西火龍屬於變溫動物,體溫需靠環境溫度調節,因此飼箱內需設置「冷區」和「熱區」,形成溫度梯度。熱區溫度需保持在 28-32℃,可在該區域安裝爬寵專用加熱墊(鋪在飼箱底部 1/3 區域,避免直接接觸身體)或陶瓷加熱燈(懸掛在頂部,距離棲息物 30-40cm,防止燙傷)。
冷區溫度需控制在 24-26℃,無需額外加熱,讓它可自行調節體溫。夜間溫度可適當降低 2-3℃,但不能低於 22℃,否則易引發消化問題。建議在飼箱內安裝 2 個溫度計,分別監測冷區和熱區溫度,確保數據穩定。
3. 濕度管理:模擬熱帶雨林濕度
巴西火龍原生棲地濕度較高,人工飼養時需將飼箱內濕度控制在 60%-80%。飼主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維持濕度:
- 在飼箱底部鋪設保水性好的墊材,如椰土(需定期更換,防止黴菌滋生)、無菌泥炭土(混合少量沙土,增強透氣性),避免使用砂石墊材(易導致腸梗阻);
- 每天用噴霧器向飼箱內噴水 1-2 次,噴水時需避開它的身體,重點噴灑墊材和棲息物;
- 在飼箱內放置淺水盤(直徑 15-20cm,深度 3-5cm,避免溺水),不僅可讓它飲水,還能增加空氣濕度。需安裝濕度計,若濕度低於 50%,可在飼箱內放置濕度棉條;若高於 85%,則需打開通風網,降低濕度。
4. 攀爬與隱蔽設施:滿足半樹棲習性
巴西火龍白天需在樹枝上休息,夜間會在地面活動,因此飼箱內需同時佈置攀爬和隱蔽設施。攀爬設施可選用直徑 5-8cm 的無毒樹枝(如楊樹枝、葡萄藤,需經高溫消毒後使用),傾斜固定在飼箱內,一端連接熱區,一端延伸至冷區,讓它可在攀爬時調節體溫。
隱蔽設施需分別設在冷區和熱區,可使用空心樹筒(直徑 10-15cm,長度 20-30cm)、陶瓷躲避穴(選用淺色款,避免吸熱過多),讓它在感到緊張時可躲藏,減少應激反應。需注意,所有設施需固定牢固,防止傾倒砸傷它。
5. 光照配置:補充 UVB 射線
巴西火龍需要 UVB 射線促進體內鈣質吸收,預防代謝性骨病。我們建議飼主在飼箱頂部安裝爬寵專用 UVB 燈(選用 10.0 規格,適合熱帶物種),每天照射 8-10 小時,模擬自然陽光。、此外,UVB 燈需距離它的棲息物 20-30cm,且中間不能有玻璃或塑料阻隔,否則會影響射線穿透。夜間需關閉所有燈具,讓它處於黑暗環境,模擬自然晝夜節律。
巴西火龍飼養注意事項 —— 忽視這些細節可能致命!

- 注意呼吸系統脆弱性:避免溫度劇變
巴西火龍的呼吸道較窄小,對溫度變化極為敏感,若飼箱內溫度在短時間內波動超過 5℃,如冬季突然打開飼箱門、夏季靠近空調出风口,易引發呼吸道感染,嚴重時會導致肺炎。因此,飼箱需放置在遠離冷熱源的位置(如不靠近窗戶、空調、暖氣),打開飼箱門時需快速操作,每次停留時間不超過 5 分。
- 注意口腔構造特殊性:避免餵食尖銳食物
巴西火龍的口腔黏膜較薄,牙齒細小,無法咀嚼堅硬或尖銳的食物。若餵食未去除硬殼的甲蟲、帶刺的昆蟲(如黃粉蟲成蟲),易劃傷口腔黏膜,引發口腔炎;若餵食過大的食物(如超過它頭部 1/3 的小鼠),可能導致嗆咳或食道堵塞。因此,餵食前需處理食物:昆蟲需去除硬殼和尖刺,小鼠需解凍至室溫並切成小塊,確保食物大小適中,便於它吞咽。
- 注意皮膚脫落特性:避免人為協助脫皮
巴西火龍生長過程中會定期脫皮。若環境濕度不足(低於 50%),脫皮可能不完全,若舊皮殘留時間過長,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指(趾)甲脫落或尾部壞死。但需注意,千萬不要人為撕扯未脫落的皮膚,否則會導致它受傷。正確做法是提高飼箱濕度至 70%-80%,放置濕毛巾讓它摩擦,或提供淺水浴,幫助軟化殘留皮膚,讓它自行脫落。
- 注意消化系統緩慢:控制餵食頻率與食物種類
巴西火龍的消化系統較慢,腸道蠕動速度隨溫度降低而減慢,若餵食過頻或食物不易消化,易引發腸梗阻。。因此,需根據年齡控制餵食頻率(詳見下文表格),食物需以易消化的昆蟲、小型爬行動物為主,避免餵食哺乳動物肉類(除少量小鼠外);餵食後需確保熱區溫度足夠(28-32℃),促進消化。
- 注意尾部儲能功能:避免拉扯或摔傷尾部
巴西火龍的尾部不僅是平衡器官,還能儲存能量(如脂肪、水分),對它的生存至關重要。但尾部骨骼較脆弱,若人為拉扯、摔傷,或同類爭鬥時被咬傷,易導致尾部骨折或壞死,且無法再生。因此,飼養時需避免抓握尾部,轉移它時需用手托住腹部和身體,而非捏住尾部;單獨飼養,避免同類攻擊;飼箱內無需放置過高的物品,防止它攀爬時摔落,砸傷尾部。
巴西火龍飼養吃什麼:食譜
- 蛋白質類食物(占比 60%-70%):提供生長所需能量
蛋白質是巴西火龍生長的核心營養,主要來源為昆蟲和小型爬行動物。可餵食的昆蟲包括:
- 蟋蟀(富含蛋白質,幼體和成體均可食用,需提前用營養粉餵養 24 小時,即「 gut-loading 」,增強營養)
- 杜比亚蟑螂(脂肪含量低,易消化,適合成體長期食用)
- 麵包蟲(幼蟲可餵食幼體,成蟲需去除硬殼,避免劃傷口腔)
- 纖維素類食物(占比 20%-30%):促進腸道蠕動
纖維素可幫助巴西火龍消化,預防腸梗阻,主要來源為新鮮蔬菜和水果。可餵食的蔬菜包括:
- 生菜(選擇油麥菜、萵苣,避免餵食卷心萵苣,纖維含量低)
- 胡蘿蔔(切絲或搗成泥,富含維生素 A,每周 2-3 次)
- 南瓜(蒸熟後餵食,易消化,適合消化功能弱的個體)
- 蘋果(去皮切塊,避免果核,富含纖維)
- 香蕉(少量餵食,含糖量高,每周 1 次)
- 藍莓(富含抗氧化劑,偶爾添加)
- 微量元素補充(占比 10%):預防營養缺乏症
巴西火龍需額外補充鈣質、維生素等微量元素,避免出現代謝性骨病、視力問題。可通過以下方式補充:一是在食物表面塗裹爬寵專用鈣粉(含維生素 D3,促進吸收),幼體每次餵食時添加,成體每周 2-3 次;二是補充多維生素粉,每月 1-2 次,與鈣粉交替使用,避免過量;三是餵食營養強化的昆蟲(如用鈣水浸泡過的蟋蟀),讓它在進食時攝取微量元素。需注意,微量元素需按劑量添加,過量補充(如過多鈣粉)可能導致腎臟負擔。
巴西火龍飼養吃什麼:餵食頻率、食量 & 比例
年齡階段 | 餵食頻率 | 每次食量(參考) | 食物比例(蛋白質:纖維素:微量元素) | 注意事項 |
幼體(0-6 個月) | 每天 1 次 | 昆蟲:5-8 隻(大小不超過頭部 1/2);蔬菜:少量(如 1 小塊生菜) | 70:20:10 | 1. 食物需切碎,方便吞咽;2. 每次餵食後清理剩餘食物,避免腐敗;3. 必須添加鈣粉,預防骨病 |
亞成體(6-18 個月) | 每 2 天 1 次 | 昆蟲:8-12 隻;蔬菜:適量(如 2-3 小塊胡蘿蔔 + 生菜);水果:每周 1 次(1 小塊蘋果) | 65:25:10 | 1. 逐漸減少蟋蟀比例,增加杜比亚蟑螂;2. 可嘗試餵食冷凍小鼠(每月 1 次,解凍徹底);3. 觀察食量,避免過度餵養 |
成體(18 個月以上) | 每 3-4 天 1 次 | 昆蟲:10-15 隻;蔬菜:足量(如半棵生菜 + 1 小把胡蘿蔔絲);水果:每周 2 次(適量) | 60:30:10 | 1. 以杜比亚蟑螂為主,減少高糖水果;2. 冷凍小鼠每月 2 次,避免高脂肪;3. 若食量下降,檢查環境溫濕度或健康狀況 |
巴西火龍飼養常見問題 —— 3 大熱門問題詳解
新手在巴西火龍飼養過程中,常會遇到各種問題,以下將 3 個最常見的問題分開解析,幫助新手快速解決困惑,避免因誤判問題導致飼養失誤。
1. 巴西火龍長時間不進食,是生病還是正常現象?
首先需判斷「不進食」的持續時間與伴隨症狀,這是區分正常現象與疾病的關鍵。若巴西火龍僅 1-3 天不進食,且精神狀態良好(如見人會抬頭、正常移動)、體表無異常(無鱗片脫落、紅腫),大概率是正常現象。
但若不進食超過 5 天,且伴隨精神萎靡(長時間蜷縮不動)、糞便異常(稀爛、帶血)、呼吸困難等症狀,則可能是疾病導致,如腸道寄生蟲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此時需立即採取措施。
2. 巴西火龍可以和其他爬蟲一起飼養嗎?
不建議混養」,即使是同品種的巴西火龍,也需單獨飼養,主要原因是巴西火龍有領地意識,尤其是成體雄性,若與其他爬蟲(如鬃獅蜥、綠鬣蜥)或同類混養,會因爭奪棲息空間、食物發生爭鬥。
拓展閱讀
參考文獻
- firebelliednewt. (n.d.). https://www.herpera.com/firebelliednewt.htm
- Ka Y. (2024, November 24). (Fat Belly Newt)- 飼養的3大常見錯誤. 森流 GreenFlow – 動植物造景專門店. https://www.greenflow.hk/blogs/%E9%A3%BC%E9%A4%8A%E6%8C%87%E5%8D%97/%E8%A0%91%E8%9E%88-fat-belly-newt-%E9%A3%BC%E9%A4%8A%E5%A4%B1%E6%95%97%E7%9A%843%E5%A4%A7%E5%8E%9F%E5%9B%A0?srsltid=AfmBOopsjnR1yEWz1Xiy3hbIZK6YDnlJADIvcm4PXqX9BSS9PxyeAsNt
- 维基媒体项目贡献者. (2025, May 7). 東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6%96%B9%E8%A0%91%E8%9E%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