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沒有聽過高冠變色龍這個名字,但是你一定見過它的圖片。這種有著高頭冠和踡曲尾巴的變色龍品種常常出現在各類科普書和自然紀錄片中,成為變色龍這種動物的代表品種,也是很多人印象中變色龍代表。除此之外,高冠變色龍的另一大特征就是牠們比其他品種更容易飼養,因此吸引了不少人飼養它們。接下來,我們將詳細介紹高冠變色龍環境佈置&飼養指南。
品種介紹:高冠變色龍

高冠變色龍(學名:Chamaeleo calyptratus),是變色龍科中頗具辨識度的物種,其最顯著特徵便是頭部上方形似高帽的冠狀突起,這也是它名稱的由來。從定義上來看,高冠變色龍屬於樹棲性爬行動物,主要透過皮膚色素細胞的變化調整體色,兼具保護色與情緒表達的功能。
高冠變色龍原生於阿拉伯半島南部的葉門、阿曼等地,當地的熱帶草原與乾燥林地環境,塑造了它獨特的生存習性。在原生環境中,它們白天活動,主要棲息在樹木或灌木叢上,透過長舌快速捕食獵物,夜間則會趴在枝條上休息,以節省能量。例如,在葉門的郊外,常可見到高冠變色龍趴在相思樹枝上,體色與樹葉、樹皮顏色相近,避免被天敵發現。
就外形而言,高冠變色龍的身體細長,四肢修長且指端呈現特殊的「對握狀」,能牢牢抓住樹枝,適應樹棲生活;眼睛可獨立旋轉,視角幾乎覆蓋 360 度,有利於及時發現獵物與天敵。此外,它們的尾巴粗壯且具纏繞性,在移動時能協助保持平衡,比如當它們從一根枝條跳到另一根枝條時,尾巴會纏住原來的枝條,防止墜落。
- 體長:成年可達 50-60cm(含尾巴)。
- 體重:成年體重一般在 150-200g 之間。
- 個性:高冠變色龍個性偏獨立,帶有一定的領域性。
- 壽命:在人工飼養環境下,高冠變色龍壽命約 5-7 年
高冠變色龍:4個你絕對沒聽過的冷知識
高冠變色龍看似常見,但其身上藏著許多令人驚訝的冷知識,以下透過清單逐一介紹:
- 變色不是為了「融入環境」,而是表達情緒與狀態:多數人以為變色龍變色是為了偽裝,但其實高冠變色龍的體色變化主要與情緒、溫度、健康有關。例如,當它緊張或憤怒時,體色會變成深色(如黑色、深棕色);放鬆或體溫適宜時,則會呈現淺綠、淺黃等明亮色調;若身體不適,體色可能變得黯淡且毫無光澤,這與大眾的常見認知截然不同。
- 舌頭長度是身體的 2 倍以上,捕獵速度快到肉眼難追:高冠變色龍的舌頭極具彈性,成年個體的舌頭伸展長度可達 30-40cm,幾乎是其身體(不含尾巴)的 2 倍。在捕獵時,它會先靜靜觀察獵物(如蒼蠅、蟋蟀),然後瞬間彈出舌頭,舌頭末端的黏液會牢牢黏住獵物,整個過程僅需 05-0.1 秒,肉眼幾乎無法看清舌頭的移動軌跡,捕獵成功率高達 90% 以上。
- 喝水不靠「喝」,而是靠「舔」空氣與葉面的水氣:高冠變色龍的飲水方式十分特殊,它們不會像其他動物一樣低頭喝水,而是透過舌頭舔舐空氣中的水霧或葉面上的露水、水珠。在原生環境中,它們會在清晨等待葉面上的露水;在人工飼養環境下,若飼主直接將水倒在水盆裡,它們幾乎不會主動飲用,必須透過噴霧器製造水霧,或在環境中放置濕潤的苔蘚,讓它們透過舔舐補充水分,這點若飼主不了解,很容易導致它們缺水。
- 雌性會透過「挖洞」產卵,一次產卵數量驚人:與多數爬行動物不同,高冠變色龍的雌性在繁殖季節會主動尋找合適的土壤,用後肢挖掘深度可達 30-40cm 的洞穴,然後將卵產在洞穴中,再用土壤覆蓋。一般來說,雌性一次可產 15-30 顆卵,卵的直徑約 1.5-2cm,孵化週期長達 6-9 個月,且孵化溫度會影響幼體的性別,溫度較高時(如 28-30℃),雄性幼體比例更高,溫度較低時(如 25-27℃),雌性幼體比例更高。
高冠變色龍壽命&常見疾病介紹
高冠變色龍壽命受飼養環境、飲食、健康狀況等多因素影響。通常來說,雄性的高冠變色龍壽命為5~7年,而雌性由於繁殖消耗過大,其壽命較雄性會更短,僅為3~5年。而且它們還非常容易生病,我們建議飼主可以多了解一下可能會威脅到高冠變色龍壽命的常見疾病:
常見疾病 | 主要症狀 | 應對方法 |
脫水症 | 眼睛凹陷、皮膚彈性差(捏起後無法快速回彈)、食欲下降、活動量減少 | 1. 立即用噴霧器在環境中製造水霧,讓它舔舐;2. 若情況嚴重,需用針筒(去掉針頭)緩慢餵服脫水補充液;3. 調整環境濕度至 50%-70%,每天定時噴霧 2-3 次 |
代謝性骨病(MBD) | 四肢無力、無法正常攀爬、骨骼彎曲(如脊椎變形)、嘴部腫脹、食慾嚴重下降 | 1. 立即補充鈣粉(含 D3),可將鈣粉均勻撒在飼料上;2. 增加 UVB 燈照射時間(每天 8-10 小時),幫助鈣質吸收;3. 嚴重時需就醫,由獸醫注射鈣劑 |
呼吸道感染 | 流鼻涕、呼吸時有「咯咯」聲、張嘴呼吸、精神萎靡、躲在角落不活動 | 1. 提高環境溫度至 28-30℃,保持環境通風但避免風直吹;2. 若症狀持續 2 天以上,需就醫,由獸醫開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3. 減少環境濕度,避免過濕引發感染加重 |
腸道寄生蟲感染 | 糞便稀爛、帶有黏液或血絲、食慾波動大(有時暴飲暴食,有時完全不吃)、體重下降 | 1. 收集新鮮糞便樣本,送寵物醫院檢查,確定寄生蟲種類;2. 根據獸醫建議服用驅蟲藥(如芬苯達唑);3. 定期清潔飼養箱,更換墊材,避免糞便污染食物與水源 |
高冠變色龍會認人嗎?高冠變色龍智商大揭秘
高冠變色龍智商難以直接用人類的年齡來衡量,它們並非我們熟悉的哺乳動物,更多時候它們依靠生物本能活動,具備基本的生存本能,如尋找食物、躲避危險、調節體溫等,幾乎沒有複雜的思維能力。因此我們很難說高冠變色龍智商如何,不過它們可以通過氣味和視覺來識別熟悉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認人的效果。
在互動性方面,高冠變色龍屬於「低互動性」寵物,它們不喜歡被人觸摸或抱持,若強行互動,可能會導致它們緊張、應激,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如張嘴威脅、噴射體液)。因此,飼主與高冠變色龍的互動應以「觀賞為主」,盡量減少直接接觸,僅在必要時(如檢查健康、清潔飼養箱)進行短時間的接觸,且接觸時需動作輕緩,避免驚嚇到它們。
高冠變色龍個性:從年齡與性別看個性差異
高冠變色龍個性並非完全統一,而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與性別不同,呈現出明顯的差異,以下透過分類結構詳細介紹:
按年齡階段分類:幼體、亞成體、成體的個性差異
- 幼體階段(出生至 6 個月):此階段的高冠變色龍個性較為膽小、謹慎,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極為敏感,容易因光線、聲音、震動等因素感到緊張。
- 亞成體階段(6 個月至 12 個月):隨著年齡增長,高冠變色龍的個性逐漸變得活躍,好奇心也會增強,開始主動探索飼養箱中的環境,如攀爬新的枝條、檢查新放置的裝飾物等。同時,雄性亞成體的領域性會逐漸顯現,若將兩隻雄性亞成體放在一起,會出現互相威脅的行為(如膨脹身體、搖動頭部),因此此階段需將雄性個體分開飼養,避免衝突。
- 成體階段(12 個月以上):成體高冠變色龍的個性趨於穩定,但雄性與雌性的個性差異會更為明顯。雄性成體的領域性極強,不僅對同類有攻擊性,對其他爬行動物(如守宮、蜥蜴)甚至飼主的手,都可能表現出攻擊性;而雌性成體的個性相對溫和,但在繁殖季節或懷卵期,也會變得敏感、易怒,若此時打擾它們,同樣可能引發防禦行為。
台灣高冠變色龍價格
在台灣,高冠變色龍價格會因來源(人工繁殖、進口)、規格(幼體、亞成體、成體)、性別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透過表格詳細對比各類型的價格,幫助有意飼養的人了解市場行情:
年齡
|
性別 |
高冠變色龍價格(NT$) |
幼體(1-3 個月) | 公 | 1500-2500 元 |
幼體(1-3 個月) | 母 | 1200-2000 元 |
亞成體(6-12 個月) | 公 | 3000-4500 元 |
亞成體(6-12 個月) | 母 | 2500-3800 元 |
成體(12 個月以上) | 公 | 4000-6000 元 |
成體(12 個月以上) | 母 | 3000-4500 元 |
5大高冠變色龍缺點:養前必看!

高冠變色龍缺點1:環境控制要求極高,設備成本昂貴
高冠變色龍對飼養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照有嚴格要求,若環境不達標,很容易引發疾病。調節環境條件的設備初期投入成本較高,如飼養箱(120cm×60cm×150cm 規格)約 3000-5000 元,加熱燈、UVB 燈、自動噴霧系統等約 2000-3000 元,後期還需承擔設備更換、電費等持續成本,對預算有限的飼主並不友好。
高冠變色龍缺點2:飲食管理複雜,易出現營養失衡
高冠變色龍是純肉食性動物,且飲食需「多樣化」與「營養強化」,若飲食單一或營養不足,易引發代謝性骨病、營養不良等問題。首先,主食需以活體昆蟲為主,如蟋蟀、杜比亚蟑螂、麵包蟲等,但不可長期只喂一種昆蟲(如長期喂蟋蟀易導致蛋白質過剩),需定期更換昆蟲種類。
其次,所有昆蟲在餵食前需進行「營養強化」(即餵食蔬菜、營養粉後再餵給變色龍),並在昆蟲身上均勻撒上鈣粉(含 D3)、維生素粉,每周需分別補充 2-3 次;再者,需嚴格控制餵食量,過量餵食易導致肥胖,增加消化系統負擔。
高冠變色龍缺點3:應激反應強烈,易因人為干擾生病
高冠變色龍的神經系統較敏感,對外界干擾的應激反應極強,任何輕微的刺激都可能導致它們緊張、應激,進而引發食慾下降、免疫力下降,甚至疾病。這意味著飼主需為高冠變色龍提供「安靜、穩定」的飼養環境,不可將飼養箱放在經常有人走動或聲音嘈雜的地方,且需儘量減少打開飼養箱的次數,這對居住空間有限或家庭成員較多的飼主來說,很難實現。
高冠變色龍缺點4:互動性極低,缺乏「陪伴感」
高冠變色龍智商較低,且不喜歡與人互動,飼主很難從中獲得「陪伴感」。首先,它們不會像貓、狗一樣主動靠近飼主,也不會對飼主的呼喚做出反應;其次,它們極度排斥被人觸摸或抱持,若強行接觸,可能會出現張嘴威脅、噴射體液(一種有異味的液體)等攻擊性行為。
高冠變色龍缺點5:疾病治療難度高,專業獸醫資源少
高冠變色龍的生理結構特殊,且多數疾病在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出現明顯症狀,往往已發展到中後期,治療難度極高。更為關鍵的是,台灣專門治療「爬行動物」的獸醫資源較少,多數寵物醫院的獸醫擅長治療貓、狗,對高冠變色龍的疾病診斷與治療經驗不足,很容易出現誤診或治療不當的情況。若高冠變色龍生病,飼主可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尋找專業獸醫。
高冠變色龍環境佈置:5 步打造適合它的「樹棲家園」
高冠變色龍是典型的樹棲性動物,飼養環境的佈置需模擬其原生環境(熱帶草原與乾燥林地),重點關注「垂直空間利用」「溫濕度控制」「棲息枝條佈局」等要素,以下透過 5 個步驟詳細介紹環境佈置方法:
1. 選擇合適的飼養箱:優先「高而寬」的垂直空間
高冠變色龍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垂直方向(攀爬樹木),因此飼養箱的「高度」比「面積」更重要。建議成年個體使用規格為「120cm(長)×60cm(寬)×150cm(高)」的飼養箱,幼體與亞成體可使用較小規格(如幼體用 60cm×40cm×80cm),但需隨著年齡增長及時更換,避免空間過小導致壓力過大。
材質方面,建議選擇「玻璃飼養箱」或「亞克力飼養箱」,玻璃飼養箱透氣性好、易清潔,但重量較大;亞克力飼養箱重量輕、不易破碎,但透氣性略遜於玻璃,需在箱體側面或頂部開孔增加透氣。此外,飼養箱門需選擇「前開式」,避免從頂部開門時驚嚇到棲息在頂部的高冠變色龍。
2. 設置溫差區域:熱區、冷區、夜間區分開
高冠變色龍需要透過「行為調節」(如移動到熱區或冷區)來控制體溫,因此飼養箱內需設置「熱區」與「冷區」,形成溫差。首先,熱區的設置:在飼養箱的一側放置「加熱燈」(如 UVA 加熱燈),加熱燈下方 30-40cm 處放置一根粗壯的棲息枝條(此處即為熱區),透過溫度計監控,確保熱區溫度維持在 30-32℃。
其次,冷區的設置:飼養箱的另一側不放置加熱設備,利用室溫維持在 24-26℃,作為冷區,供高冠變色龍降溫;最後,夜間溫度控制:夜間需關閉加熱燈,若室溫低於 20℃,需在飼養箱底部放置「加熱墊」(透過墊材隔離,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將夜間溫度控制在 20-22℃。
3. 控制濕度與提供水分:模擬原生環境的水霧條件
高冠變色龍的原生環境濕度較高,且需透過舔舐水霧補充水分,因此環境濕度控制與水分供給至關重要。首先,濕度控制:日常需將環境濕度維持在 50%-70%,可透過「定時噴霧」實現,每天噴霧 2-3 次(分別在早晨、中午、傍晚),每次噴霧至飼養箱內的枝條、墊材表面出現水珠即可;若飼主時間不足,可安裝「自動噴霧系統」,設定每天噴霧 3-4 次,每次噴霧 1-2 分鐘。
4. 佈置棲息枝條與隱蔽空間:滿足攀爬與安全感需求
高冠變色龍大部分時間都在枝條上度過,因此棲息枝條的佈置需符合它的攀爬習慣;同時,它們需要隱蔽空間來躲避外界干擾,增強安全感。首先,棲息枝條的選擇與佈置:枝條需選擇「粗細適中」的天然樹枝(如楊柳枝、龍眼枝),直徑以高冠變色龍的身體直徑為參考(成年雄性約 3-5cm,雌性約 2-3cm),避免過粗或過細導致無法抓握。
其次,隱蔽空間的設置:在飼養箱的冷區放置「植物」(如假植栽、活的蕨類植物)或「空心樹幹」,作為隱蔽空間。假植栽易清潔,活的蕨類植物可增加環境濕度,但需注意選擇無毒的植物(如腎蕨),避免高冠變色龍誤食中毒;空心樹幹的直徑需略大於高冠變色龍的身體,供它可完全鑽入,隱蔽空間的數量建議為 1-2 個,避免過多占用飼養空間。
5. 鋪設合適的墊材:易清潔、防黴菌
飼養箱底部的墊材需具備「易清潔、吸水性好、不易滋生黴菌」的特點,避免使用易結塊或易誤食的墊材。建議選擇以下幾種墊材:
第一種是「無紡布墊材」,這類墊材吸水性強,表面平整,高冠變色龍的排泄物不易滲透到底部,清理時只需更換表面的無紡布即可,成本低且方便,適合新手使用;
第二種是「報紙碎」,需將報紙剪成 3-5cm 的碎塊,報紙碎透氣性好,易降解,且價格極低,但需注意選擇無油墨或環保油墨的報紙,避免油墨中的化學物質對高冠變色龍造成傷害;
第三種是「椰土墊材」,需選擇脫鹽處理過的椰土,椰土保水性好,可輔助維持環境濕度,但需定期更換(每周更換一次),避免長時間潮濕導致黴菌滋生。
高冠變色龍吃什麼:食譜分類整理

高冠變色龍的食譜需以「活體昆蟲為主,營養補充劑為輔」,且需根據昆蟲的營養成分與安全性進行分類。
1. 主要主食:高營養、易獲取的核心昆蟲
主要主食需具備「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易消化」的特點,且在台灣市場易購買,適合作為高冠變色龍的日常食物,具體包括:
- 蟋蟀:蛋白質含量約 20%,脂肪含量約 6%,是最常見的主食選擇。蟋蟀活躍性強,能刺激高冠變色龍的捕食欲望,且適合各年齡階段的個體,幼體可選擇 0.5-1cm 的蟋蟀幼蟲,成年個體可選擇 1.5-2cm 的成年蟋蟀。需注意的是,蟋蟀的含水量較高,若長期單一餵食,需適當補充鈣粉,避免營養失衡。
- 杜比亚蟑螂:蛋白質含量約 23%,脂肪含量約 4%,營養比蟋蟀更均衡,且體型較大,適合成年高冠變色龍。杜比亚蟑螂的外殼較柔軟,易消化,且不會像蟋蟀一樣跳躍或鑽藏,飼養箱內不易出現「逃蟲」問題。但部分高冠變色龍對杜比亚蟑螂的接受度較低,可先將杜比亚蟑螂與蟋蟀混合餵食,逐漸提高接受度。
- 麵包蟲幼蟲:蛋白質含量約 18%,脂肪含量約 10%,適合作為幼體與亞成體的主食補充。麵包蟲幼蟲體型小(0.3-0.8cm),易於幼體捕食,且價格低廉,易於儲存(可在冰箱冷藏保存 1-2 周)。但需注意,麵包蟲的脂肪含量略高,不可長期單一餵食,每周餵食 2-3 次即可,避免幼體肥胖。
2. 次要辅食:增加飲食多樣性的輔助食物
次要辅食主要用於增加飲食多樣性,彌補主要主食的營養缺口,需適量餵食,避免因營養成分單一導致疾病,具體包括:
- 果蠅:蛋白質含量約 15%,脂肪含量約 5%,體型極小(0.2-0.3cm),僅適合出生 1-2 個月的幼體。果蠅活躍性強,能刺激幼體的捕食本能,且易於繁殖(可透過香蕉、麵粉製作培養基),是幼體初期的理想辅食。但果蠅的營養密度較低,不可作為主食,需與麵包蟲幼蟲搭配餵食。
- 玉米螟幼蟲(玉米蟲):蛋白質含量約 22%,脂肪含量約 8%,體型柔軟,易消化,適合亞成體與成年個體。玉米蟲的口感較好,多數高冠變色龍都能接受,且富含維生素 B 群,可幫助調節消化系統。但玉米蟲的價格較高,且不易長期儲存(常溫下僅能存活 1 周),建議每周餵食 1-2 次,每次 3-5 隻。
- 蝴蝶幼蟲(毛毛蟲):蛋白質含量約 18%,脂肪含量約 7%,需選擇無毒的種類(如菜粉蝶幼蟲),適合成年個體。蝴蝶幼蟲富含纖維素,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但需注意,野外捕獲的蝴蝶幼蟲可能攜帶農藥殘留或寄生蟲,建議購買人工繁殖的無毒個體,且餵食前需用清水沖洗乾淨。
3. 營養補充劑:預防營養缺乏的關鍵
高冠變色龍的天然食物中,鈣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往往不足,需透過人工補充劑彌補,具體包括:
- 含 D3 鈣粉:主要用於補充鈣質,促進骨骼發育,預防代謝性骨病。建議選擇「無磷高鈣」配方的鈣粉,每周在昆蟲身上均勻撒佈 2-3 次,幼體與亞成體可適當增加頻率(每周 3-4 次),成年個體則可減少至每周 2 次。需注意,不可過量補充,否則可能導致鈣沉積,損傷腎臟。
- 複合維生素粉:包含維生素 A、B 群、C、E 等多種維生素,可彌補昆蟲中維生素含量不足的問題,增強免疫力。建議每周使用 1-2 次,與鈣粉交替使用(如周一、周四用鈣粉,周三、周日用維生素粉),避免兩者混合使用時,維生素影響鈣質吸收。
- 礦物質補充劑:主要包含磷、鉀、鎂等礦物質,用於維持神經系統與肌肉功能,適合成年繁殖期的個體。建議每月使用 2-3 次,可與昆蟲混合餵食,或溶解在水中,透過噴霧讓高冠變色龍舔舐。需注意,礦物質補充劑不可長期使用,以免造成礦物質失衡。
拓展閱讀
參考文獻
- veiled. (n.d.). https://www.herpera.com/veiled.htm
- 维基媒体项目贡献者. (2022, March 9). 高冠變色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5%86%A0%E8%AE%8A%E8%89%B2%E9%BE%8D
- 高冠變色龍. (n.d.). https://www.theorcs-reptile.com/products/%E9%AB%98%E5%86%A0%E8%AE%8A%E8%89%B2%E9%BE%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