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澤側頸龜】不再是縮頭烏龜?沼澤側頸龜飼養介紹

【沼澤側頸龜】不再是縮頭烏龜?沼澤側頸龜飼養介紹

烏龜遇到危險時會縮頭,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但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種擁有獨特縮頭方式的烏龜嗎?沼澤側頸龜就是這樣的龜中異類,它們在遇到危險時雖然也會縮頭,但正如它們名字所描述的那樣,它的頭茼通常是側向縮回殼內。除此之外,它們身上還有更多有意思的小秘密,接下來我們將會一一為大家介紹沼澤側頸龜飼養&介紹。

品種介紹:沼澤側頸龜

沼澤側頸龜
沼澤側頸龜

起源

沼澤側頸龜隸屬於側頸龜科、側頸龜屬,原產於非洲大陸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像是奈及利亞、肯亞、南非等國的沼澤、河流、湖泊及溼地等水域都有牠的蹤跡。由於當地氣候溫暖潮溼,長期的環境適應讓沼澤側頸龜具備了耐熱、喜溫的特性,也養成了牠半水棲的生活習性。

習性

沼澤側頸龜是典型的半水棲龜類,日常大部分時間會在水中活動,像是覓食、遊泳,有時也會爬到岸邊的石頭或木頭上曬太陽。牠們對溫度比較敏感,適宜的水溫範圍在 24-28℃,空氣溫度則建議保持在 26-30℃。另外,它們的膽性不算特別小,在熟悉環境後,看到飼主靠近時,有時會主動游向水邊,等待餵食,但面對陌生環境或威脅時,會迅速縮入殼中躲避。

外形

沼澤側頸龜的背甲呈橢圓形,顏色多為深褐色或黑色,背甲上有明顯的同心紋路,隨著年齡增長,這些紋路會逐漸變淡。牠的腹甲顏色較淺,通常是淺黃色或灰白色,腹甲邊緣有輕微的鋸齒狀。最特別的是牠的頸部,與其他烏龜不同,沼澤側頸龜無法將頸部直接向後縮入殼中,而是會將頸部側向一邊彎曲,縮到背甲下方,這也是「側頸龜」名稱的由來。

  • 體長:成年體長通常在 20-30 公分之間。
  • 體重:成年體重多在 500-1000 公克。
  • 個性:沼澤側頸龜個性相對溫和,不會主動攻擊人或其他寵物,同類之間在飼養空間足夠的情況下,也很少發生爭鬥。但在繁殖季節,雄性之間可能會為了爭奪配偶而出現短暫的打鬥行為。
  • 壽命:在人工飼養環境下,若飼養條件良好,沼澤側頸龜壽命可達 20-30 年。

你絕對不知道的沼澤側頸龜冷知識

  • 沼澤側頸龜的呼吸方式很特別,除了用肺呼吸外,牠還能透過皮膚和口腔黏膜進行輔助呼吸,尤其是在水中活動時,這種輔助呼吸方式能讓牠在水中停留更長時間,有時一次潛水可達 30 分鐘以上,這在水龜中並不常見。
  • 雖然沼澤側頸龜是水龜,但牠們其實很怕深水位!若飼養環境中的水位過深,且沒有提供方便攀爬的物體,沼澤側頸龜可能會因無法順利浮出水面呼吸而溺水,這點與很多人以為「水龜不怕深水」的認知完全相反。
  • 沼澤側頸龜的幼龜和成龜食性差異極大,幼龜階段幾乎是純肉食性,主要以小魚、蝦、昆蟲幼蟲為食;但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攝入,成年後則變為雜食性,這種食性的轉變在龜類中比較明顯,也讓飼主在不同階段的餵食上需要特別調整。
  • 沼澤側頸龜有「晒背癖好」,而且對晒背的時間和強度有一定要求,通常每天需要晒背 2-3 小時,若長時間缺乏晒背機會,不僅會影響牠的鈣質吸收,還可能導致牠的背甲顏色變暗淡,甚至出現軟甲、畸形等問題,很多新手飼主常忽略這一點,從而影響沼澤側頸龜的健康。

沼澤側頸龜壽命

沼澤側頸龜壽命受飼養環境、飲食、疾病防治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若能提供穩定的溫度、潔淨的水質、均衡的飲食,並做好疾病預防,沼澤側頸龜壽命可達 20-30 年,部分飼養得當的個體甚至能存活更久。要延長沼澤側頸龜的壽命,飼主需要從日常飼養的各個細節入手,比如定期檢查水質、控制飼養溫度、避免過度餵食,以及定期觀察牠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並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

常見疾病 症狀 應對方法
軟甲病 背甲質地變軟,用手輕按有凹陷感,背甲顏色變淡,嚴重時背甲會出現畸形、破裂。 1. 增加晒背時間,每天保證 2-3 小時陽光照射或使用 UVB 燈;2. 在食物中添加鈣粉和維生素 D3;3. 調整水質,保持水質潔淨,避免細菌感染。
白眼病 眼睛腫脹,無法睜開,眼部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或黃色膿狀,龜會頻繁用前肢擦拭眼睛。 1. 隔離病龜,避免傳染;2. 用生理鹽水清洗眼部,每天 2-3 次;3. 塗抹抗生素眼膏,如紅黴素眼膏;4. 保持水質清潔,升高水溫至 28-30℃。
腐皮病 皮膚出現白色或灰色腐爛斑塊,多見於四肢、頸部,嚴重時腐爛部位會流血、發臭,龜活動減少。 1. 更換飼養水,用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飼養容器;2. 用碘伏擦拭腐爛部位,去除壞死組織;3. 塗抹魚石脂軟膏,每天 1 次;4. 餵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增強抵抗力。
腸胃炎 食慾下降或停止進食,排泄物稀爛,呈黃色或綠色,有惡臭味,龜精神萎靡,腹部膨脹。 1. 停止餵食 2-3 天,讓腸胃休息;2. 餵食益生菌或抗生素(如土黴素),混入食物或水中;3. 降低水溫至 25-26℃,避免刺激腸胃;4. 恢復餵食後,先餵食易消化的食物,如泡軟的龜糧。

沼澤側頸龜會認人嗎?沼澤側頸龜智商

沼澤側頸龜有一定的辨認能力,經過長時間的飼養,牠能透過飼主的聲音、體型和餵食習慣來辨認飼主。比如,當飼主靠近飼養容器時,沼澤側頸龜會主動游向水邊,甚至伸出頭等待餵食,而面對陌生人時,則會表現得比較警惕,縮入殼中或遠離。

從智商角度來看,沼澤側頸龜智商相當於人類 1-2 歲嬰兒的水平,牠們能記住經常餵食的人、熟悉的飼養環境,也能對固定的餵食信號(如敲擊容器、特定聲音)做出反應。不過,牠們的記憶力相對短暫,若長時間不與飼主互動,可能會逐漸忘記。

在互動性方面,沼澤側頸龜不如貓狗等寵物活躍,牠們不會主動討好飼主或進行複雜的互動,但在飼主餵食時,會表現出一定的配合度,有時也會允許飼主輕輕觸摸牠的背甲,不過要注意動作輕柔,避免嚇到牠。

沼澤側頸龜個性

沼澤側頸龜個性總體來說比較溫和、沉穩,不會主動攻擊人或其他寵物,即使與同類共養,只要飼養空間足夠大,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晒背區域,也很少發生爭鬥行為。牠們的性格不算活潑,日常活動相對緩慢。此外,它們在面對陌生人時,膽子較小,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或其他夥伴。

台灣沼澤側頸龜價格

在台灣,沼澤側頸龜價格會受到個體大小、年齡、健康狀況以及購買渠道(如寵物店、繁殖場、網路平台)等因素影響,不同條件的沼澤側頸龜價格差異較大。一般來說,幼龜(體長 5-8 公分)的價格相對較低,適合新手飼主入手;成年龜(體長 20 公分以上)因飼養時間長,體型穩定,價格會更高一些;而品相優良、體質健壯的個體,價格也會比普通個體貴。

個體類型 體長範圍 價格區間(NT$ 適合人群 備註
幼龜(苗) 5-8 公分 800-1500 元 新手飼主、預算有限者 體型小,飼養空間需求低,但需要更細心的照顧,如控制水溫、餵食細小食物。
亞成體 10-15 公分 1800-3000 元 有一定飼養經驗者 體質比幼龜強健,食性逐漸轉變為雜食性,飼養難度中等。
成年龜 20 公分以上 3500-6000 元 資深飼主、繁殖需求者 體型穩定,性成熟,可觀察繁殖行為,飼養空間需求大,需提供足夠水域和晒背區。
品相優良個體 不限體長 6000 元以上 收藏者、高要求飼主 背甲紋路整齊、顏色鮮艷,體質健壯,無外傷、畸形等問題,價格視品相而定。

沼澤側頸龜缺點

沼澤側頸龜
沼澤側頸龜

沼澤側頸龜缺點1:對水質要求高,清理頻率高

沼澤側頸龜是水棲龜類,日常活動、進食、排泄都在水中進行,這就導致飼養水質很容易髒污。若水質長時間不清理,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會升高,容易引發沼澤側頸龜的皮膚病、腸胃炎等疾病。

飼主需要定期更換飼養水,一般建議每周更換 1/2-2/3 的水,同時每天清理水中的殘餌和排泄物,若飼養數量較多,還需要安裝強力過濾設備,這不僅增加了飼養的時間成本,也提高了設備購買和維護的費用。

沼澤側頸龜缺點2:溫度適應範圍窄,冬季需加溫

沼澤側頸龜原產於熱帶地區,對溫度非常敏感,適宜的生存溫度在 24-30℃,若溫度低於 20℃,牠的食慾就會明顯下降,新陳代謝也會變慢,若溫度持續低於 15℃,甚至可能進入休眠狀態,但沼澤側頸龜不同於本土冬眠的龜類,強行冬眠容易導致牠體力耗盡、生病甚至死亡。

因此在台灣冬季,尤其是北部氣溫較低的地區,飼主必須為沼澤側頸龜安裝加溫設備,像是水溫加熱棒、加溫燈等,確保飼養環境溫度穩定在適宜範圍。這不僅增加了電費開支,還需要時刻關注加溫設備的運作狀態,避免出現溫度過高或設備故障的問題,對飼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一種考驗。

沼澤側頸龜缺點3:成體體型較大,飼養空間需求高

沼澤側頸龜成年後體長可達 20-30 公分,屬於中型水龜,這意味著牠需要足夠大的飼養空間才能正常活動。若飼養容器過小,不僅會限制沼澤側頸龜的遊動,還可能導致牠出現壓力過大、背甲畸形等問題。

根據飼養常識,飼養容器的長度應至少是沼澤側頸龜體長的 3-4 倍,寬度是體長的 2 倍,以成年個體來看,至少需要長 80 公分、寬 50 公分以上的容器,若要同時提供水域和晒背區,容器規格還需更大。對於居住空間有限的飼主來說,很難為沼澤側頸龜提供合適的飼養環境,而且大規模的飼養容器也不便搬運和清理。

沼澤側頸龜缺點4:雜食性餵養需搭配多樣食物,費時費力

雖然沼澤側頸龜是雜食性,但不同年齡階段的食性差異大,且需要保證食物多樣性才能確保營養均衡。幼龜階段需要以高蛋白的肉食為主,像是冰凍紅蟲、小魚蝦等,還需將食物處理成細小顆粒;成年後則要搭配植物性食物,如菠菜葉、胡蘿蔔丁、水藻等,同時不能少了龜糧作為基礎營養補充。

飼主不僅要分階段準備不同食物,還要定期更換食材種類,避免沼澤側頸龜出現挑食問題。此外,新鮮食物的儲存也需要注意,像是冰凍肉食要解凍徹底,新鮮蔬菜要清洗乾淨,防止農藥殘留或細菌感染,整個餵養過程相對繁瑣,需要投入不少時間和精力。

沼澤側頸龜缺點5:互動性相對較低,缺乏陪伴感

與貓、狗等寵物相比,沼澤側頸龜的互動性明顯較低。牠們沒有靈活的肢體動作,也不會發出聲音與飼主互動,日常大多是在水中遊動或靜靜晒背。即使經過長時間飼養,沼澤側頸龜也僅能認出飼主的餵食行為,不會主動靠近討摸、跟隨飼主等。

對於希望從寵物身上獲得強烈陪伴感、互動樂趣的飼主來說,沼澤側頸龜可能無法满足需求,甚至會讓部分飼主覺得飼養過程單調乏味,降低飼養熱情。

沼澤側頸龜環境佈置&要點

1.選擇合適的飼養容器

首先要根據沼澤側頸龜的體型選擇容器,幼龜可暫用長 40 公分、寬 30 公分的玻璃缸或塑膠箱,成龜則需更換為長 80 公分以上、寬 50 公分以上的容器,且容器高度建議在 30 公分以上,防止沼澤側頸龜攀爬逃出。

容器材質優先選擇玻璃或無毒塑膠,玻璃材質方便觀察沼澤側頸龜的活動狀態,塑膠箱則更輕便、不易破碎。另外,容器底部要儘量平整,避免有尖銳凸起,防止劃傷沼澤側頸龜的腹部和四肢。

2.規劃水域與晒背區比例

沼澤側頸龜是半水棲龜類,飼養環境需分為水域和晒背區,兩者面積比例建議為 7:3。水域深度要根據個體大小調整,幼龜水深度以剛好淹過背甲 1-2 公分为宜,防止溺水;成龜水深度可為背甲的 2-3 倍,但必須在水域中放置石頭、棲木等攀爬物,讓沼澤側頸龜能輕鬆爬至水面呼吸。晒背區需放置平整的石頭或木板,表面要粗糙,方便沼澤側頸龜抓握,且晒背區的高度要低於容器邊緣,避免牠因攀爬晒背區而逃出容器。

3.安裝溫度控制設備

由於沼澤側頸龜對溫度敏感,需在環境中安裝水溫加熱棒和空氣加溫燈。水溫加熱棒功率根據水域體積選擇,一般每升水對應 1-2 瓦功率,將其固定在水域中,設定溫度為 26-28℃,確保水溫穩定。

空氣加溫燈安裝在晒背區上方,距離晒背區表面 30-40 公分,避免溫度過高燙傷沼澤側頸龜,空氣溫度需保持在 26-30℃。此外,還要在容器內放置溫度計,分別監測水溫和空氣溫度,及時調整設備參數。

4.配置過濾與水質維護設備

為保持水質清潔,需安裝過濾設備,幼龜飼養容器可使用小型外挂過濾器,成龜則需使用功率更大的底濾或桶濾設備,確保過濾系統能覆蓋整個水域,有效去除殘餌、排泄物和有害物質。同時,可在水域中鋪設少量底砂,如石英砂、珊瑚砂等,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幫助培養硝化細菌,改善水質,但底砂顆粒直徑需大於 0.5 公分,防止沼澤側頸龜誤食。

5.添加環境裝飾與隱藏空間

在飼養環境中適當添加裝飾,如水草(真水草或假水草)、石頭、空心管等,不僅能模擬沼澤側頸龜的原生環境,還能為牠提供隱藏空間。沼澤側頸龜在感到緊張或受到驚嚇時,可躲進隱藏空間中緩解壓力,有利於牠的心理健康。選擇裝飾物時要注意安全性,避免使用有銳角、易脫落零件的物品,真水草需選擇無毒品種,如蜈蚣草、水榕等,防止沼澤側頸龜誤食中毒。

沼澤側頸龜飼養注意事項

沼澤側頸龜
沼澤側頸龜
  • 注意頸部構造特殊,避免強行拉扯:沼澤側頸龜的頸部無法向後縮入殼中,而是側向彎曲收納,其頸部關節和肌肉相對脆弱。在飼養過程中,千萬不要強行拉扯或掰動牠的頸部,否則容易導致頸部關節脫位或肌肉受傷。若需要檢查沼澤側頸龜的頸部狀況,應輕輕撫摸頸部兩側,引導牠緩慢伸出頸部,動作需輕柔緩慢。
  • 注意四肢有蹼,避免水域有尖銳物:沼澤側頸龜的四肢趾間有蹼,主要用於遊泳,但其蹼質地柔軟,容易被尖銳物劃傷。因此,在佈置水域環境時,要清除容器內的碎玻璃、塑料碎片等雜物,底砂選擇圓潤無棱角的品種,攀爬用的石頭和木板邊緣也要打磨光滑,防止劃傷牠的四肢和蹼。
  • 注意背甲生長特性,避免過度干預:沼澤側頸龜的背甲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大,且背甲上的紋路會慢慢淡化。部分飼主可能會因背甲出現輕微泛白或紋路不整齊而過度處理,如用刷子用力刷洗背甲、塗抹護甲產品等,這些行為會損傷背甲表面的角質層,降低背甲的防護能力,反而容易引發細菌感染。日常只需在换水時用軟布輕輕擦拭背甲表面灰塵即可。
  • 注意呼吸方式特殊,保證水面通暢:沼澤側頸龜主要透過肺呼吸,需要定期浮出水面換氣,即使有皮膚輔助呼吸,也無法長時間在深水區停留。因此,無論是幼龜還是成龜,水域中都必須有足夠的攀爬物或淺水區,確保牠能隨時浮出水面呼吸。若飼養容器中水生植物過多,要及時修剪,避免堵塞水面,影響沼澤側頸龜換氣。
  • 注意冬眠風險,禁止自然冬眠:不同於台灣本土的烏龜,沼澤側頸龜沒有冬眠習性,若冬季溫度過低,牠會進入虛弱狀態,而非正常冬眠。此時若讓牠自然冬眠,很可能因體力無法支撐而死亡。因此,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無論室內外溫度如何,都要開啟加溫設備,將溫度穩定在 24-28℃,確保沼澤側頸龜能正常進食和活動,避免低溫帶來的健康風險。

沼澤側頸龜吃什麼:食譜

  • 動物性食物:這是沼澤側頸龜幼階段的主要食物來源,包括冰凍紅蟲、凍血蟲、小麥蟲、去殼蝦仁、剪碎的小魚(如燈科魚、孔雀魚)、雞蛋黃(煮熟後搗碎)、螺肉(去除硬殼)等。這類食物富含蛋白質,能滿足幼龜生長發育的需求,但要注意新鮮度,冰凍食物需徹底解凍後再餵食,避免冷卻的食物刺激腸胃。
  • 植物性食物:適用於成年沼澤側頸龜,可提供菠菜葉(焯水後切碎)、生菜葉(選擇纖維較軟的品種)、胡蘿蔔丁(煮熟後易於消化)、南瓜塊、蘋果丁(去籽)、香蕉片(少量,避免糖分過高)、水藻(如螺旋藻、小球藻)、浮萍等。植物性食物能補充維生素和纖維,預防便秘,但要注意清洗乾淨,去除表面的農藥殘留。
  • 人工飼料:建議選擇專用的水龜糧,如 Hikari 水龜糧、ZOOMED 沼澤龜糧等,這類飼料營養配比均衡,含有鈣、維生素 D3 等必需營養成分,可作為沼澤側頸龜終生的基礎食物。幼龜選擇細顆粒龜糧,成龜選擇中顆粒龜糧,餵食前可將龜糧泡軟,方便沼澤側頸龜吞咽和消化。
  • 營養補充劑:雖非直接食物,但對沼澤側頸龜的健康至關重要,包括鈣粉(如爬蟲專用鈣粉)、維生素複合片(搗碎後混入食物)、蝸牛殼粉(補充鈣質和微量元素)等。一般每週添加 1-2 次,可預防軟甲病和維生素缺乏症,尤其在幼龜生長期和成年龜繁殖期,需適當增加補充頻率。

沼澤側頸龜吃什麼:餵食頻率、食量 & 比例

不同年齡階段的沼澤側頸龜,在餵食頻率、食量和食物比例上有明顯差異,合理調整才能確保營養均衡,避免過度餵食導致肥胖或營養不良。

年齡階段 餵食頻率 食量標準 食物比例(動物性:植物性:龜糧)
幼龜(0-1 歲) 每天 1 次 每次餵食分量為沼澤側頸龜頭部大小的 1/2,餵食後 10-15 分鐘內吃完為宜,避免殘餌剩餘。 7:1:2
亞成體(1-3 歲) 每 2 天 1 次 每次餵食分量與沼澤側頸龜頭部大小相等,確保牠能在 20 分鐘內吃完,減少食物浪費。 5:2:3
成年龜(3 歲以上) 每 3 天 1 次 每次餵食分量為沼澤側頸龜頭部大小的 1.5 倍,避免過量餵食,防止腹部膨脹和腸胃負擔。 3:3:4
繁殖期雌龜 每 2 天 1 次 每次餵食分量為沼澤側頸龜頭部大小的 1.2 倍,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為產卵儲備能量。 4:2:4

沼澤側頸龜常見問題

1.沼澤側頸龜可以和其他龜類混養嗎?

沼澤側頸龜能否與其他龜類混養,需根據混養品種的性格、體型和習性來判斷。首先,不建議與性格兇猛的龜類混養,如巴西龜、鱷龜等,這類龜具有攻擊性,可能會咬傷沼澤側頸龜的頸部、四肢;其次,混養個體的體型差距不能過大,若與體型相差超過 5 公分的龜類共養,小型沼澤側頸龜可能會被搶食,甚至受到踩踏傷害。

最後,優先選擇習性相似的半水棲龜類,如麝香龜、剃刀龜等,且混養容器需足夠大,提供多個晒背區和餵食點,確保每隻龜都有足夠的活動和進食空間。若新手飼主沒有混養經驗,建議單獨飼養沼澤側頸龜,降低飼養風險。

2.沼澤側頸龜多久換一次水比較合適?

沼澤側頸龜的換水頻率需結合飼養容器大小、過濾設備功率和飼養數量來調整。若飼養幼龜且容器較小(如 40 公分玻璃缸),即使安裝了小型過濾器,也建議每 2-3 天更換 1 次水,每次更換 1/2 的水。

拓展閱讀

【黑靴陸龜】喜歡水分的陸龜—黑靴陸龜介紹/缺點&如何飼養

【屋頂龜飼養】屋頂龜價格/食物/飼養,新手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地圖龜飼養】地圖龜吃什麼?養前必看的地圖龜壽命/價格/飼養

【赫曼陸龜】飼養環境佈置、注意事項&5大赫曼陸龜缺點

參考文獻

  1. helmetturtle. (n.d.). https://herpera.com/helmetturtle.htm
  2. 沼澤側頸龜|悠悠水族寵物生活館. (n.d.). 鸚鵡樂悠悠寵物生活館. https://www.uureptile.com/%E7%B7%9A%E4%B8%8A%E8%B3%BC%E7%89%A9/%E6%B2%BC%E6%BE%A4%E5%81%B4%E9%A0%B8%E9%BE%9C-1
  3. 龟蜜小姜. (2023, April 3). 离谱!同一品种居然差距这么大?如何选购一只漂亮的沼泽侧颈龟? [Video].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50rCoMZw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