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樹蛙】價格、缺點、飼養&冷知識…老爺樹蛙大揭秘!

【老爺樹蛙】價格、缺點、飼養&冷知識…老爺樹蛙大揭秘!

老爺樹蛙,學名 Litoria caerulea,隸屬雨蛙科雨蛙屬,是一種原產於澳洲及新幾內亞的樹棲蛙類,因適應力強、性情溫和,成為台灣寵物市場中熱門的蛙類之一。從物種定義來看,它具有典型的樹棲生活習性,腳趾末端的吸盤能輕鬆吸附在樹幹或玻璃表面,這也是區分樹蛙與其他蛙類的重要特徵。接下來,我們將從價格、缺點、飼養等角度介紹老爺樹蛙。

品種介紹老爺樹蛙

老爺樹蛙
老爺樹蛙

起源

老爺樹蛙的原生地主要分佈在澳洲東部、北部以及新幾內亞南部,這些地區的熱帶、亞熱帶氣候為它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環境,全年溫暖潮濕,植被茂密,有充足的昆蟲作為食物來源。在原生地中,老爺樹蛙多棲息在樹林邊緣、沼澤或池塘附近,白天常躲藏在樹葉下或樹洞裡休息,夜間才出來活動覓食。

大約在 20 年前,老爺樹蛙透過寵物貿易被引進台灣,初期僅在少數專業爬寵店銷售,隨著飼養技術的成熟和市場需求的增加,人工繁殖技術逐漸普及,使得老爺樹蛙的價格逐漸平民化,成為台灣爬蟲寵物市場中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如今,無論是北部的台北、中部的台中還是南部的高雄,幾乎所有爬寵店都能見到老爺樹蛙的身影。

習性

老爺樹蛙作為樹棲蛙類,需要在有足夠攀爬空間的環境中生活,若飼養環境缺乏樹枝或葉片等攀爬物,它的活動量會大幅減少,甚至影響健康。根據爬蟲學家的觀察,老爺樹蛙在自然環境中,每天有超過 12 小時的時間待在樹上,僅在覓食或繁殖時才會下到地面。

這種習性的形成與它的捕食方式有關,老爺樹蛙主要透過視覺捕捉飛行的昆蟲,在樹上居高臨下的位置能讓它更容易發現獵物,同時也能躲避地面上的天敵,保護自身安全,如老鼠或蛇類等。

外形

老爺樹蛙的外形具有明顯的辨識度,體型圓潤,軀幹粗短,頭部呈現半圓形,眼睛大而突出,瞳孔呈水平橢圓形,這有助於它在夜間擴大視野,更好地捕捉獵物。它的皮膚光滑,體色會隨著環境溫度、濕度和情緒變化而改變,常見的體色有淺綠色、深綠色,在低溫或緊張時,體色可能會變成褐色或灰色,這種體色變化是它適應環境的重要方式。

  • 體長:成年體長通常在 7-10 公分之間,雌蛙體型略大於雄蛙。
  • 體重:成年體重約為 50-80 克。
  • 個性:老爺樹蛙個性溫和,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或其他寵物。
  • 壽命:在人工飼養環境下,老爺樹蛙壽命通常為 10-15 年。
  • 其他名稱:它們在台灣還有「白唇樹蛙」「綠雨蛙」等俗稱,其中「白唇樹蛙」的名稱來源於它唇部有一條不明顯的白色紋路,而「綠雨蛙」則是因為它的體色以綠色為主,且常在雨天活動更頻繁。

你不知道的老爺樹蛙冷知識!3 個打破常識的事實

  1. 皮膚能吸收水分,卻無法防曬:老爺樹蛙沒有汗腺,無法透過出汗散熱,體內的水分主要透過皮膚吸收,因此需要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但與此同時,它的皮膚缺乏防曬物質,長時間暴露在強光下,容易出現皮膚灼傷,嚴重時會導致脫皮或感染。這也是為什麼在人工飼養時,必須在飼養箱中設置陰暗區域,避免陽光直射。
  2. 叫聲能反映健康狀況,而非僅是求偶:許多人以為老爺樹蛙只有在繁殖季節才會叫聲,但其實它的叫聲還能反映健康狀況。健康的個體叫聲洪亮、節奏規律,若叫聲變得微弱、間斷,或突然停止叫聲,可能是因為呼吸道感染或腸胃不適。
  3. 能「偽裝」成葉片,卻害怕靜止的物體:老爺樹蛙的體色能隨環境變化,在綠色葉片中,它會變成深綠色,與葉片融為一體,達到偽裝效果,躲避天敵。但令人意外的是,它對靜止的物體非常敏感,即使是飼養箱中新增的一片葉子或一根樹枝,也會讓它緊張一段時間,直到確認沒有威脅後,才會靠近活動。

老爺樹蛙壽命比你想的長壽命&常見疾病介紹

老爺樹蛙壽命受環境影響極大,人工飼養與野生個體的壽命差距可達 2-3 倍。在野生環境中,它們面臨眾多威脅,如天敵捕食、棲息地破壞、氣候變化等,這些因素導致野生個體的平均壽命僅為 5-8 年,能存活超過 10 年的野生老爺樹蛙極為少見。

而在人工飼養環境中,只要提供合適的溫度、濕度、飲食和醫療照顧,老爺樹蛙壽命可大幅延長,平均壽命為 10-15 年,部分飼養條件優越的個體甚至能存活 18 年以上。由此不難看出,良好的飼養條件和健康照護可以極大程度延長老爺樹蛙的壽命,所以了解以下常見疾病十分必要:

常見疾病 症狀描述 應對方法
皮膚感染 皮膚出現紅腫、潰瘍、脫皮,老爺樹蛙頻繁摩擦身體,活動量減少 1. 更換飼養箱墊材,用溫水清洗患處;2. 塗抹獸用抗菌藥膏,每日 1-2 次;3. 保持環境濕度在 60%-70%,避免過於潮濕
呼吸道感染(肺炎) 呼吸急促、張口呼吸,叫聲微弱或停止,精神萎靡,拒絕進食 1. 將飼養箱溫度提高至 28-30℃,增加溫度有助於緩解症狀;2. 餵食獸用抗生素,按體重調整劑量;3. 減少環境騷擾,讓它安靜休息
腸胃不適 糞便稀爛、帶有黏液或血絲,進食量減少,腹部膨脹 1. 暫停餵食 2-3 天,讓腸胃休息;2. 恢復餵食後,先餵食易消化的蟋蟀幼蟲;3. 在食物中添加獸用腸胃藥,連續餵食 3-5 天
寄生蟲感染 體重快速下降,精神不振,糞便中可見白色蟲卵或蟲體,皮膚失去光澤 1. 收集糞便樣本送獸醫檢查,確定寄生蟲種類;2. 根據檢查結果,使用對應的獸用驅蟲藥;3. 徹底清潔飼養箱,更換所有墊材和用具

老爺樹蛙智商水平大公開

老爺樹蛙是否會認人?答案是否定的。老爺樹蛙的大腦結構相對簡單,缺乏哺乳類動物那樣的高級認知能力,無法透過視覺或氣味辨認特定的人類。因此受限於老爺樹蛙智商較低,即使是長期飼養它的飼主,在靠近飼養箱時,老爺樹蛙的反應也只是出於對「移動物體」的本能反應,而非認出飼主。

從科學研究來看,它的智商相當於人類 1-2 歲嬰兒的水平。這個階段的智商主要表現為本能反應和簡單的條件反射,它無法完成更複雜的任務,如辨認形狀、理解指令等,與貓、狗等寵物的智商有明顯差距。

至於老爺樹蛙的互動性也相對較低。它不像狗那樣會主動靠近人類尋求互動,也不像貓那樣會有蹭腿、打呼等互動行為。它無法和人類一起玩耍,也幾乎不會對人類的互動給予正向的回應,更適合喜歡低互動性且安靜寵物的人群。

台灣老爺樹蛙價格

規格類型 老爺樹蛙價格區間(NT$ 價格影響因素 購買建議
幼蛙(2-3 公分) 300-500 元 1. 季節:繁殖季(春季)幼蛙數量多,價格偏低;非繁殖季數量少,價格偏高;2. 體色:特殊體色(如淺黃色)幼蛙比常見綠色幼蛙貴 50-100 元 1. 建議選擇體型飽滿、活動靈活的個體;2. 避免購買體色發暗、反應遲鈍的幼蛙,可能存在健康問題
亞成體(4-6 公分) 600-900 元 1. 性別:雌蛙因體型大、繁殖潛力高,比雄蛙貴 100-200 元;2. 健康狀況:經獸醫檢查的健康個體比普通個體貴 150-250 元 1. 檢查皮膚是否有傷口或脫皮,眼睛是否清澈;2. 詢問飼養歷史,優先選擇人工繁殖的個體
成體(7-10 公分) 1000-1500 元 1. 年齡:年輕成體(2-3 歲)比老年成體(5 歲以上)貴 200-300 元;2. 飼養難易度:已適應人工飼養的個體比野生捕獲個體貴 300-400 元 1. 成體性格穩定,適合新手;2. 購買時要求店家示範餵食,確認個體進食正常

伺候老爺容易嗎?養前須知的4大老爺樹蛙缺點

老爺樹蛙
老爺樹蛙

老爺樹蛙缺點1環境要求細緻

老爺樹蛙雖然適應力強,但對環境的「穩定性」要求高,溫度、濕度的突然波動都可能影響它的健康,這對初學者來說是一大挑戰。如果氣溫過高,它們會出現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的症狀,嚴重時會中暑死亡;冬季溫度低於 20℃,則會停止進食,進入半休眠狀態,長時間低溫會導致體重下降、免疫力降低。

此外,環境的清潔也不能馬虎,寵物的排泄物若不及時清理,會滋生細菌和黴菌,引發皮膚感染或呼吸道感染。初學者容易忽略這些細節,如幾天不清理飼養箱,或隨意更改墊材類型,都可能導致它們生病。

老爺樹蛙缺點2互動性低,不符合「陪伴型寵物」期待

老爺樹蛙智商相當於人類 1-2 歲嬰兒,缺乏高級認知能力,無法與飼主建立深厚的互動關係。它不會像狗那樣搖尾巴、聽指令,也不會像貓那樣蹭腿、撒嬌,最多隻能在飼主餵食時,透過視覺察覺到移動的物體,做出靠近的反應。

許多新手飼主在購買它們前,幻想能與它互動玩耍,但飼養後發現,大部分時間只能透過玻璃觀察寵物的活動,缺乏「陪伴感」,容易產生失望情緒,甚至放棄飼養。因此,若對寵物的互動性有高要求,老爺樹蛙並不適合。

老爺樹蛙缺點3需餵食活餌,部分人難以接受

老爺樹蛙是肉食性動物,主要以活的昆蟲為食,如蟋蟀、麵包蟲、果蠅等,無法接受飼料或死餌。這意味著飼主需要定期購買活餌,並儲存活餌,如飼養蟋蟀需要準備飼養盒、餵食蔬菜和飼料,不僅增加了飼養成本,還需要花時間照顧活餌。此外,部分人對活餌有恐懼或排斥心理,如不敢用手抓取蟋蟀,這也會影響飼養體驗。

老爺樹蛙缺點4壽命長,需長期負責

老爺樹蛙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壽命可達 10-15 年,甚至更長,這意味著飼主需要做好長期負責的準備,不能像飼養金魚那樣,幾個月或一年更換一次寵物。在這 10 多年的時間裡,飼主需要定期購買活餌、墊材、藥品等,花時間清理飼養箱、觀察健康狀況,即使出差或旅行,也需要委託他人照顧,確保環境穩定和按時餵食。

老爺樹蛙環境怎麼佈置?5 個步驟打造適合的家

步驟1選擇合適的飼養箱(大小與材質)

老爺樹蛙是樹棲蛙類,需要豎向空間較大的飼養箱,以提供足夠的攀爬空間。飼養箱的大小需根據寵物的數量和體型確定,若飼養 1-2 隻幼蛙(2-3 公分),選擇 30cm×20cm×40cm(長 × 寬 × 高)的飼養箱即可;若飼養 1-2 隻成蛙(7-10 公分),則需選擇 40cm×30cm×50cm 以上的飼養箱,確保它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材質方面,建議選擇玻璃飼養箱,玻璃材質透氣性好、易清潔,且方便觀察寵物的活動;避免使用塑料飼養箱,塑料材質透氣性差,容易積聚濕氣,導致環境潮濕過度,引發皮膚問題。此外,飼養箱的頂部需安裝紗網,以保證透氣性,同時防止寵物跳出。

步驟2鋪設合適的墊材

墊材的作用是保持環境濕度、吸收排泄物,並提供舒適的棲息表面。老爺樹蛙適合的墊材有兩種:無菌紙巾和椰土。無菌紙巾的優點是易更換、易清潔,適合新手,也尤其適合老爺樹蛙生病時使用,更換頻率為每天更換一次,確保墊材乾淨。

椰土的優點是能保持濕度穩定,模擬自然環境,適合健康的成蛙使用,更換頻率為每 3-5 天更換一次,若發現椰土潮濕過度或有排泄物,需及時更換局部。此外,飼主需要避免使用砂石、木粒等墊材,砂石容易被寵物誤食,導致腸梗阻;木粒則吸水性差,容易滋生細菌。鋪設墊材時,我們需要將厚度控制在 1-2 公分,不宜過厚,否則容易積聚濕氣。

步驟3設置攀爬與躲藏設施

老爺樹蛙白天需要躲藏休息,夜間需要攀爬活動,因此飼養箱內需設置攀爬和躲藏設施。攀爬設施可選擇粗細適宜的樹枝(如葡萄藤枝、龍血樹枝),將樹枝斜向或豎向固定在飼養箱內,高度不宜超過飼養箱的 2/3,避免它們跳躍時撞傷;也可放置人造藤蔓,增加攀爬面積。

躲藏設施可選擇空心樹幹、陶瓷躲避穴或塑料盒子(切開一個入口),放置在飼養箱的陰暗角落,大小需能容納老爺樹蛙全身進入,確保它能安心休息。躲藏設施的數量需根據寵物的數量確定,1-2 隻成蛙放置 1-2 個即可,避免數量過多佔用過多空間。

步驟4安裝溫度與濕度控制設備

老爺樹蛙對溫度和濕度的穩定性要求高,我們需安裝相應的控制設備。溫度控制方面,我們可在飼養箱的一側安裝低功率的加熱墊(功率為 5-10W),加熱墊的覆蓋面積不宜超過飼養箱底面的 1/3,確保飼養箱內有溫度梯度(一側溫暖、一側涼爽),寵物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區域;同時,需在飼養箱內放置溫度計,實時監測溫度,確保溫度在 22-30℃的範圍內。

濕度控制方面,飼主需要在飼養箱內放置濕度計,實時監測濕度,若濕度低於 50%,可向墊材或空氣中噴灑溫水(自來水需晾曬 24 小時去除氯氣),提高濕度;若濕度高於 70%,則需打開飼養箱頂部的紗網,增加通風,降低濕度。

步驟5選擇合適的照明設備

老爺樹蛙是夜行性動物,不需要強光照明,過強的光線會讓它感到緊張,影響休息和進食。因此,照明設備的選擇以微弱的夜間燈為主,如紅色或藍色的 LED 夜燈,功率為 1-3W,每天開啟時間不超過 8 小時,模擬自然的晝夜交替(白天關燈,夜間開燈)。

老爺樹蛙吃什麼:食譜

老爺樹蛙
老爺樹蛙

老爺樹蛙為肉食性動物,主要以活體昆蟲為食,不同生長階段的個體對食物的體型和種類有輕微差異,但總體偏好活性強、易捕捉的獵物。以下是老爺樹蛙不同階段可食用的食物種類及注意事項:

  1. 幼蛙階段(體長 2-4 公分):此階段個體體型小,口腔未發育完全,需餵食體型微小的活餌。推薦食物包括果蠅(如黑腹果蠅、灰果蠅)、蟋蟀幼蟲(體長不超過 5 公分)、杜鵑繭蜂幼蟲。果蠅需選擇人工繁殖的無菌個體,避免攜帶細菌;蟋蟀幼蟲需去除腿部尖刺,防止刮傷幼蛙消化道;餵食前需用微量鈣粉輕輕裹覆,彌補幼蛙生長所需的鈣質。
  2. 亞成體階段(體長 4-7 公分):個體生長速度加快,食量增加,可餵食中等體型的活餌。推薦食物包括成年果蠅、蟋蟀(體長 8-1.2 公分)、麵包蟲幼蟲、小麥蟲。蟋蟀需剪掉後腿尖刺,麵包蟲幼蟲需挑選體色鮮黃、活性強的個體,避免餵食體色發黑、即將化蛹的個體(外殼變硬,不易消化);此階段需每週補充 2 次複合維生素,促進器官發育。
  3. 成體階段(體長 7-10 公分):個體發育成熟,消化能力增強,可餵食多種體型的活餌。推薦食物包括成年蟋蟀(體長 5-2 公分)、麵包蟲成蟲、玉米螟幼蟲、蝗蟲幼蟲、小龍蝦幼體(需去除硬殼和鉗子)。成體對營養的需求更全面,需交替餵食 3-4 種活餌,避免長期單一飲食;每週需補充 1 次鈣粉和 1 次維生素,維持骨骼健康和免疫力。

老爺樹蛙吃什麼:餵食頻率、食量 & 比例

年齡階段 餵食頻率 每次食量(活餌數量) 食物比例(不同活餌佔比) 備註
幼蛙(1-3 個月) 每 2 天 1 次 果蠅 10-15 隻 或 蟋蟀幼蟲 3-5 隻 果蠅 60% + 蟋蟀幼蟲 40% 餵食後觀察 10 分鐘,確保所有食物被吃完;若有剩餘,及時清理,避免活餌騷擾幼蛙
亞成體(3-12 個月) 每 3 天 1 次 蟋蟀 5-8 隻 或 麵包蟲幼蟲 8-10 隻 蟋蟀 50% + 麵包蟲幼蟲 30% + 杜鵑繭蜂 20% 此階段是生長關鍵期,需保證營養充足,可適當增加餵食數量,但避免過量(腹部鼓起超過身體直徑)
成體(1 年以上) 每週 2-3 次 成年蟋蟀 6-8 隻 或 麵包蟲成蟲 5-7 隻 成年蟋蟀 40% + 麵包蟲成蟲 30% + 蝗蟲幼蟲 30% 成體代謝慢,過量餵食易導致肥胖,每次餵食後腹部微鼓即可;冬季溫度低於 22℃時,可減少至每週 1-2 次
老年體(10 年以上) 每週 1-2 次 小型蟋蟀 4-5 隻 或 麵包蟲幼蟲 5-6 隻 小型蟋蟀 50% + 麵包蟲幼蟲 50% 老年個體消化能力減弱,優先選擇易消化的軟質活餌;餵食後觀察糞便,若出現稀爛,及時調整食量

老爺樹蛙常見問題

1.老爺樹蛙的體色突然變深,是生病了嗎?

老爺樹蛙體色變深並非一定是生病,需結合其他症狀綜合判斷。體色變化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環境溫度,當溫度降低(如低於 24℃)時,寵物會透過加深體色吸收更多熱量,維持體溫,此時若活動正常、進食無異常,只需將溫度調至 26-28℃,體色會逐漸恢復淺綠。

二是情緒狀態,當感到緊張或受驚嚇(如更換飼養箱、陌生人靠近)時,體色也會暫時變深,待環境穩定、情緒放鬆後,1-2 天內即可恢復;三是健康問題,若體色變深的同時,伴隨皮膚脫皮、活動量減少、拒絕進食等症狀,則可能是皮膚感染或寄生蟲導致,需檢查皮膚是否有紅腫、潰瘍,並及時更換墊材、塗抹抗菌藥膏。

2.老爺樹蛙長時間待在淺水盤中,不願離開,是怎麼回事?

老爺樹蛙長時間停留淺水盤,通常與環境濕度或健康狀況有關。首先考慮環境濕度,若飼養箱內濕度低於 50%,空氣過於乾燥,老爺樹蛙會透過待在水中補充體內水分,此時需向墊材和空氣中噴灑溫水,將濕度提升至 60%-70%,觀察是否願意離開水盤。

其次是皮膚問題,若皮膚出現瘙癢(如寄生蟲叮咬、細菌感染),它們會透過泡澡緩解不適,此時需檢查皮膚是否有紅點、脫皮,並更換無菌紙巾墊材,避免進一步刺激;最後是體溫調節,夏季溫度超過 30℃時,它們會在水中降溫,需及時開啟通風或降低環境溫度,防止中暑。

拓展閱讀

饅頭蛙好養嗎?饅頭蛙吃什麼?5大新手須知的饅頭蛙飼養指南!

【獸醫建議】一文了解波子角蛙飼養要點:價格、飲食&常見疾病

角蛙好養嗎?養前須知的5大角蛙飼養要點、環境準備&4大缺點

參考文獻

  1. – YouTube. (n.d.).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Q2YOOZvfFTA
  2. 彼得爬寵. (2025, October 9). 彼得爬寵. https://www.pacmantaiwan.com/post/howtofeed-treefrog
  3. 维基媒体项目贡献者. (2023, February 16). 白氏树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6%B0%8F%E6%A0%91%E8%9B%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