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蜜鸚鵡真的喝蜂蜜?養前必看!吸蜜鸚鵡價格/5大缺點&飼養

吸蜜鸚鵡真的喝蜂蜜?養前必看!吸蜜鸚鵡價格/5大缺點&飼養

吸蜜鸚鵡飼養要哦注意什麼?得益於鮮艷且美麗的羽毛,這類鸚鵡成為大多數鳥類愛好者的夢中情鳥。但在大家為它們的美貌而著迷時,也不要忘記了吸蜜鸚鵡飼養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吸蜜的飲食習慣意味著它們的習性和飼養要點和大多數品種有一定的差異。若你有意向飼養它們,不妨先了解一下我們整理的吸蜜鸚鵡價格、缺點、飼養要點等信息。

品種介紹:吸蜜鸚鵡

吸蜜鸚鵡
吸蜜鸚鵡

起源

吸蜜鸚鵡(Lorikeet)隸屬於鸚鵡科中的吸蜜鸚鵡亞科,原產地主要分布在大洋洲的澳洲、新幾內亞、印尼東部及太平洋諸島,部分品種也可見於東南亞的菲律賓等地。據鳥類學家研究,吸蜜鸚鵡的祖先早在數百萬年前就已出現,並隨著板塊運動逐漸擴散至不同島嶼,形成如今多樣化的品種體系。

它們的演化與當地熱帶雨林及亞熱帶灌木叢的生態環境緊密相關,獨特的食性使它們在長期適應中發展出與眾不同的生理結構。

習性

吸蜜鸚鵡是典型的群居性鳥類,野外常以 10 至 30 隻的群體活動,尤其在覓食時會聚集更多個體。它們極為活潑好動,白天大部分時間用於覓食和社交,透過叫聲進行群體溝通,叫聲清脆且富於變化。不同於其他鸚鵡,吸蜜鸚鵡對水源有特殊依賴,不僅用於飲用,還經常水浴以保持羽毛清潔。此外,它們對領域有一定的防衛行為,繁殖期時成對的吸蜜鸚鵡會變得較具攻擊性。

外形

吸蜜鸚鵡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們絢麗多彩的羽毛,常見顏色包括鮮紅、亮綠、深藍、明黃等,且不同品種的體色組合各異,例如彩虹吸蜜鸚鵡全身佈滿多種色塊,宛如彩虹般奪目。它們的體型較中小型鸚鵡略大,體態纖細,翅膀尖長,適合快速飛行。最獨特的是它們的喙部,細長而尖銳,邊緣帶有鋸齒狀結構,便於啄食花朵和果實;舌頭則演化成刷狀,能有效吸取花蜜和汁液。

  • 體長:不同品種差異較大,小型品種約 15-20 公分,中型約 25-30 公分,大型可達 35-40 公分。
  • 體重:通常在 50-150 公克之間,大型品種可能超過 200 公克。
  • 個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主人親近,部分個體會表現出頑皮搗蛋的特質。
  • 壽命:野外平均 10-15 年,人工飼養環境下可達 20-30 年,取決於品種和照顧品質。
  • 其他名稱:俗稱「蜜鸚」,部分地區依據體色稱為「彩虹鸚」「紅領鸚」等。

吸蜜鸚鵡冷知識

  • 吸蜜鸚鵡的舌頭構造特殊,舌尖有細密的乳突狀結構,展開時像一把小刷子,能深入花朵中舔食花蜜,這種構造在鳥類中極為少見。
  • 它們的糞便相較其他鸚鵡更稀軟,這是因為飲食中富含水分,飼主需經常清理籠舍,否則容易滋生細菌。
  • 部分吸蜜鸚鵡品種會進行「集體夜棲」,數百隻聚集在同一棵樹上過夜,這種行為不僅能抵禦天敵,還能透過群體體溫保暖。
  • 吸蜜鸚鵡對顏色的辨識能力極強,研究顯示它們能區分人類肉眼難以察覺的色譜差異,這有助於它們在野外辨認盛開的花朵。
  • 它們的飛行姿態獨特,快速振翅與滑翔交替進行,還會在空中做出翻轉、俯衝等靈活動作,堪稱鳥類中的「空中雜技演員」。

吸蜜鸚鵡壽命

吸蜜鸚鵡壽命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品種、飲食、環境和健康管理。一般而言,小型吸蜜鸚鵡壽命相對較短,人工飼養下約 15-20 年;中型和大型品種則可達 25-30 年,部分記錄顯示健康的個體能存活超過 35 年。要延長吸蜜鸚鵡壽命,除了科學的飲食搭配和適宜的活動空間之外,了解並提前預防一些常見疾病也同樣重要,因此我們建議飼主多多了解下列疾病:

常見疾病 症狀 應對方法
喙部感染 喙部腫脹、出血,難以啄食 隔離飼養,使用獸醫處方的抗菌藥膏,提供軟質食物
寄生蟲感染 體重下降、羽毛雜亂,糞便異常 定期驅蟲,保持籠舍清潔,避免接觸野生鳥類
呼吸道疾病 打噴嚏、流鼻涕,呼吸困難 保持環境通風,避免溫差過大,及時就醫用藥
營養不良 精神萎靡、羽毛無光澤,生長遲緩 調整飲食,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遵循科學餵食比例
羽毛異常 拔毛、羽毛脫落不均,皮膚發紅 檢查環境壓力源,提供豐富的玩具,必要時進行行為矯正

吸蜜鸚鵡會認人嗎?吸蜜鸚鵡智商

吸蜜鸚鵡會認人嗎?

答案是肯定的。吸蜜鸚鵡具有較強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能透過聲音、體型和互動模式辨認飼主。飼養一段時間後,它們會對經常照顧自己的人表現出親近行為,例如主動靠近、鳴叫示好,甚至允許撫摸頭部和背部。相反,對於陌生來訪者,它們可能會保持警惕,發出警示叫聲或遠離。這種認人能力在群體飼養中更為明顯,它們能區分不同飼主的態度和習慣。

吸蜜鸚鵡智商

吸蜜鸚鵡智商在鸚鵡科中屬於中等偏上水平,研究顯示其智力相當於人類 3-5 歲兒童。它們能快速學習簡單的指令,例如飛到指定位置、叼取小物品等。而且得益於吸蜜鸚鵡智商較高,它們說話的表現也優於大多數鸚鵡品種。

吸蜜鸚鵡的互動性

吸蜜鸚鵡是互動性極強的寵物鳥,喜歡與飼主進行遊戲和交流。它們會主動用喙部輕輕啄咬飼主的手指,這是友好的表現;也會透過抖動羽毛、跳動等動作表達興奮。飼主每天若能花 30 分鐘以上與其互動,它們會變得更加馴服,甚至會跟隨飼主移動。不過,互動時需注意避免過度逗弄,尤其是繁殖期的吸蜜鸚鵡可能會因緊張而出現輕微攻擊行為。

吸蜜鸚鵡個性

吸蜜鸚鵡個性可謂「活潑外向,好奇心旺盛」。它們幾乎時刻處於活躍狀態,在籠內會不停地跳動、攀爬,對新放入的玩具或物品充滿探索欲,經常用喙部啄咬以瞭解物體特性。與其他鸚鵡相比,吸蜜鸚鵡個性更為黏人,喜歡待在飼主身邊,有時會靜靜站在肩膀上觀察周圍環境。

它們的情緒表達相當直接,高興時會發出悅耳的鳴叫,並伴隨翅膀輕拍;不滿或緊張時,則會豎起頭部羽毛,發出尖銳的叫聲。部分個體還會表現出頑皮的一面,例如偷偷叼走小物品藏起來,或是故意弄翻水盆。此外,吸蜜鸚鵡具有一定的領域意識,對自己熟悉的環境和物品有很強的依戀,更換籠舍或搬家時可能會出現應激反應。

台灣吸蜜鸚鵡價格

在台灣,吸蜜鸚鵡價格因品種、年齡、體況和購買渠道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吸蜜鸚鵡價格參考:

品種 吸蜜鸚鵡價格幼鳥 吸蜜鸚鵡價格成鳥) 稀有變種
彩虹吸蜜鸚鵡 8,000-12,000 元 15,000-20,000 元 30,000-50,000 元
紅領吸蜜鸚鵡 10,000-15,000 元 18,000-25,000 元 40,000-60,000 元
黃兜吸蜜鸚鵡 12,000-18,000 元 20,000-30,000 元 50,000-80,000 元
喋喋吸蜜鸚鵡 15,000-20,000 元 25,000-35,000 元 60,000-100,000 元

備註:價格會因市場供需波動,購買時需確認賣家是否具備合法飼養和買賣證件,避免購買野生個體。

吸蜜鸚鵡缺點

吸蜜鸚鵡
吸蜜鸚鵡

吸蜜鸚鵡缺點1:叫聲嘈雜,影響居住環境

吸蜜鸚鵡的叫聲清脆且穿透力強,尤其在清晨和傍晚會集中鳴叫,音量較其他寵物鳥更大。對於居住在公寓或鄰居較近的飼主而言,容易引發噪音投訴,影響鄰里關係。即使是成年馴養的個體,也很難完全避免這種本能行為,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減少叫聲頻率。

吸蜜鸚鵡缺點2:飲食特殊,照顧成本高

不同於普通鸚鵡以穀物為主食,吸蜜鸚鵡需要大量的花蜜、水果和專用飼料,這些食物不僅購買渠道相對有限,價格也較高。例如,高品質的吸蜜鸚鵡專用粉劑每公斤價格約 500-800 元,加上新鮮水果的日常消耗,每月飲食開支可達數千元。此外,食物容易腐敗,需經常更換,否則可能導致它們食物中毒。

吸蜜鸚鵡缺點3:糞便稀軟,清理負擔重

由於飲食中富含水分,吸蜜鸚鵡的糞便呈液態,黏性較強,容易黏附在籠子、玩具和周圍環境中。若不及時清理,不僅會產生異味,還會滋生細菌和黴菌,影響鳥類和飼主的健康。飼主幾乎每天都需要徹底清潔籠舍,更換墊料,這對於時間有限的人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吸蜜鸚鵡缺點4:破壞力強,需經常更換物品

吸蜜鸚鵡的喙部堅硬且活動量大,喜歡啄咬籠子內的所有物品,包括木質棲架、塑膠玩具、甚至金屬絲網。這不僅會導致物品損壞,需要經常更換,還可能誤食碎片引發腸道阻塞。即使提供專門的啃咬玩具,也很難完全滿足它們的破壞欲,飼主需時刻注意籠內物品的安全性。

吸蜜鸚鵡缺點5:情緒敏感,容易出現行為問題

吸蜜鸚鵡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若飼主照顧時間不足、環境突然改變或受到驚嚇,可能會出現拔毛、拒食、攻擊等行為問題。例如,長時間獨處的個體可能會透過拔自己的羽毛來減輕壓力,一旦形成習慣很難糾正。此外,它們對陌生人或其他寵物的接觸也容易產生緊張反應,需要緩慢適應過程。

吸蜜鸚鵡環境佈置

1.籠子空間:足夠大,便於活動

吸蜜鸚鵡活潑好動,需要至少寬 60 公分、深 50 公分、高 80 公分的籠子,中型以上品種則需更大空間,建議選擇長方形鐵質籠子,避免圓形籠影響它們的方向感。籠子頂部或側面最好有開門設計,方便它們自由進出,同時確保籠條間距不超過 2 公分,防止頭部伸出被卡住。

2.棲架設置:多樣化,保護腳部

在籠內放置 2-3 根不同直徑(約 2-4 公分)的木質棲架,材質以無毒的蘋果木、柳木為佳,避免使用松木或杉木(含刺激性氣味)。棲架需固定在不同高度和位置,讓它們能自由移動和休息,同時減少腳部長期接觸同一位置引發的壓瘡。定期更換棲架,保持表面粗糙,幫助磨損喙部和爪子。

3.飲水與食盆:分開放置,易於清潔

使用沉重的陶瓷或不鏽鋼容器作為食盆和水盆,避免輕質塑膠容器被打翻。水盆需足夠大,讓它們能進行水浴,位置盡量遠離食盆,防止食物殘渣掉入污染水源。每天更換新鮮飲水,食盆則需每餐後清洗,避免食物殘留滋生細菌。此外,可在籠子外側掛置補充飼料的容器,滿足它們隨時覓食的習慣。

4.玩具與環境豐富化:減少無聊感

提供多種不同類型的玩具,如吊繩、鏡子、啃咬木塊、塑料環等,每周更換一次玩具位置,保持環境新鮮感,避免它們因無聊而出現破壞行為。在籠子角落放置淺盤,倒入乾淨的細沙或礫石,幫助它們磨損喙部和消化食物。條件允許的話,可在籠外設置棲架,讓它們在監護下短暫接觸外界環境。

5.溫度與光照:模擬自然環境

吸蜜鸚鵡適宜生活在 20-28℃的環境中,避免溫度低於 15℃或高於 30℃,冬季需使用加溫燈保暖,夏季則要放置在通風陰涼處,防止中暑。每天提供至少 8-10 小時的自然光或全光譜燈照射,幫助它們合成維生素 D3,促進鈣質吸收。同時,確保環境安靜,遠離電視、音響等強噪音源,減少它們的緊張情緒。

吸蜜鸚鵡飼養注意事項

  • 針對喙部鋸齒狀結構:避免餵食過硬或過黏的食物,如未煮軟的堅果、糯米製品等,以防食物卡在喙部縫隙中引發感染。平時可提供無毒的樹枝讓它們啄咬,幫助磨損喙部,維持適當長度。若發現喙部出現裂紋或異物,需用溫水輕輕擦拭,嚴重時及時就醫。
  • 考慮刷狀舌頭的特殊性:飼料需保持新鮮濕潤,避免乾燥顆粒狀食物,因為乾燥食物會讓舌頭上的乳突粘結,影響進食。準備花蜜時需控制濃度,過甜的溶液會刺激舌頭黏膜,建議按專用飼料說明書稀釋,並每天更換以防止腐敗。
  • 依據消化系統特點:由於吸蜜鸚鵡的腸道較短,對脂肪和蛋白質的消化能力有限,需嚴格控制動物性飼料的攝入,如肉類、蛋類等,每月最多供應 1-2 次,且每次份量不超過體重的 5%。同時,避免突然更換主食,需逐漸過渡(約 1 周時間),以防腸胃不適。
  • 注意羽毛保養需求:它們的羽毛富含油脂,水浴後需確保環境溫暖,避免吹風受涼。定期檢查羽毛根部是否有蟲卵或污垢,可用溫水輕輕清洗污漬,切勿使用肥皂等化學用品。換羽期間需補充富含葉酸的食物,如菠菜、油菜等,促進羽毛健康生長。
  • 關注足部嬌嫩特點:籠內避免放置光滑的塑料或金屬表面,以防站立時打滑受傷。每天觀察腳部是否有紅腫、潰瘍,發現異常及時更換合適的棲架,並在獸醫指導下塗抹護理藥膏。定期修剪腳爪,使用鳥類專用指甲剪,避免剪到血管(可在強光下觀察血管位置)。

吸蜜鸚鵡吃什麼:食譜

  • 專用飼料:市售的吸蜜鸚鵡粉劑(如 Nekton-Lori、Zupreem 等品牌),需按說明書加水調成糊狀,這是人工飼養的主食,能提供均衡營養。
  • 花蜜與花粉:可購買無添加的天然蜂蜜(稀釋 5-10 倍)、蜂花粉,每周供應 2-3 次,模擬野外食性,但需注意用量以防肥胖。
  • 新鮮水果:蘋果、香蕉、葡萄、木瓜、奇異果等,需去皮去核,切成小塊,每天更換以保證新鮮,其中木瓜富含酵素,有助於消化。
  • 蔬菜類:菠菜、西蘭花、胡蘿蔔、南瓜等,需煮熟軟化後供應,胡蘿蔔可切成條狀讓它們啃咬,既能補充營養又能磨喙。
  • 補充食物:煮熟的糙米、燕麥(少量),每月 1-2 次;無鹽的堅果碎(如杏仁、核桃),每周 1 次,作為獎勵性食物。
  • 禁忌食物:巧克力、咖啡因、洋蔥、大蒜、牛油果等,這些食物會導致中毒;高鹽、高糖、高油的加工食品也需嚴格避免。

吸蜜鸚鵡吃什麼:餵食頻率、食量 & 比例

年齡階段 餵食頻率 每次食量 食物比例(每日)
雛鳥(0-4 周) 每 2-3 小時 1 次(夜間除外) 5-15ml(按體重增長調整) 專用雛鳥奶粉 100%
幼鳥(4-8 周) 每天 4-5 次 15-30ml 專用粉劑 80% + 水果泥 20%
亞成鳥(8-12 周) 每天 3 次 30-50ml 專用粉劑 60% + 水果 30% + 蔬菜 10%
成鳥(12 周以上) 每天 2 次 50-80ml 專用粉劑 50% + 水果 30% + 蔬菜 15% + 補充品 5%

備註:食量需根據個體體重和活動量調整,以餵食後 1 小時內吃完為宜;夏季可適當增加水果比例,補充水分;冬季則增加專用粉劑比例,提供更多熱量。

吸蜜鸚鵡常見問題

吸蜜鸚鵡
吸蜜鸚鵡

1.吸蜜鸚鵡經常拔自己的羽毛,該怎麼辦?

這種行為多由壓力或不適引起,首先需檢查環境是否有變化(如換籠、搬家)、是否缺乏互動或玩具。解決方法:增加每天互動時間至 1 小時以上,提供多樣化的啃咬玩具;檢查飲食是否缺乏維生素 B,可在獸醫指導下補充;保持環境安靜,避免頻繁更動籠內物品。若情況持續超過 2 周,需尋求寵物鳥醫生幫助,排除皮膚病等健康問題。

2.吸蜜鸚鵡不願意進食新食物,如何訓練們接受?

吸蜜鸚鵡對新食物有警惕性,可採用逐步引導法:將新食物(如切成小塊的水果)與它們熟悉的食物混合,一開始新食物比例不超過 10%;用手拿着新食物在它們面前晃動,伴隨溫和的說話聲,讓它們產生好奇心;餵食時先給少量新食物,接受後給予熟悉的食物作為獎勵。整個過程需耐心,切勿強行餵食,通常 1-2 周後會逐漸接受。

3.飼養吸蜜鸚鵡需要辦理執照嗎?

在台灣,吸蜜鸚鵡中的部分品種(如彩虹吸蜜鸚鵡)屬於「一般類野生動物」,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飼養前需向所在地的縣市動物保護主管機關申請登記,取得飼養許可;若為進口品種,還需提供合法進口證明。未經許可飼養可能面臨罰款。建議購買前向賣家確認品種合法性,並主動聯繫當地主管機關辦理手續,確保飼養合法。

拓展閱讀

【太平洋鸚鵡缺點】太平洋鸚鵡飼養&8大缺點應對方法介紹

【金太陽鸚鵡】養前須知的金太陽鸚鵡智商、缺點&5大注意事項

和尚鸚鵡好養嗎?和尚鸚鵡智商|壽命|價格&5大和尚鸚鵡缺點

虎皮鸚鵡會認人嗎?養前三思!5大虎皮鸚鵡缺點&飼養要點

【小太陽鸚鵡缺點】5個小太陽鸚鵡缺點&壽命/智商/環境佈置詳解

參考文獻

  1. (No date) YouTube. Available a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CgmMhQHq1w (Accessed: 01 August 2025).
  2. Nini分享-吸蜜鸚鵡飲食揭秘:花蜜與穀物粉並非最愛! (no date) CHUBBY NINI. Available at: https://www.chubby-nini.com.tw/blogs/nini%E5%88%86%E4%BA%AB-%E9%B3%A5%E5%AF%B6%E7%A0%94%E7%A9%B6%E6%96%87%E7%8D%BB%E5%88%86%E4%BA%ABbirdparrotinfo/162711 (Accessed: 01 August 2025).
  3.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养吸蜜鹦鹉,原因和价格无关!_食物 (2020) _食物. Available at: https://www.sohu.com/a/430499485_120715081 (Accessed: 01 August 2025).